2016年安徽教师招考《中学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一)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一、单选题(40题,每题1分。共计40分)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不一样,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以下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 )。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C.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突出教育要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2、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推理学习
3、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A.教书育人
B.师德为先
C.尊重规律
D.为人师表
4、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5、“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属于(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6、在对事物的知觉中,需要有以往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 )。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选择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7、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
A.具体化
B.形象化
C.系统化
D.抽象化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 )。
A.主体性的教师观
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
C.专业化的教师观
D.促进发展的教师观
9、学生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布鲁纳
B.罗杰斯
C.皮亚杰
D.卢梭
10、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具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 )。
A.育人为本
B.提高质量
C.促进公平
D.改革创新
12、以下不属于态度的结构成分的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道德成分
13、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14、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
A.实践
B.反应
C.反射
D.学习
15、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
A.多疑
B.焦虑
C.心神不安
D.情绪低落
16、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主观能动性
C.学校教育
D.环境教育
17、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 )。
A.发展认知结构说
B.习得知识
C.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
D.认识发生论
18、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说中的( )。
A.生物起源说
B.交往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9、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0、( )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培养创新精神
C.实施应试教育
D.重视能力培养
2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2、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23、不属于智力技能特点的一项是( )。
A.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B.动作执行的内潜性
C.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D.动作结果的意识性
24、我们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头脑中浮现出草原上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象,这是( )。
A.空想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5、对于学生课堂上玩手机,下列较好的教育方式是( )。
A.大声喝止,公开批评
B.毫不留情,罚站上课
C.不闻不问,任其自然
D.先暗示制止.课后再教育
26、“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7、学校作为法人最重要和最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
A.必要的财产经费
B.依法成立
C.名称、组织和机构
D.独立承担责任
2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教学的(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A.学术影响力
B.个性影响力
C.年龄影响力
D.职称影响力
3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是( )。
A.提高质量
B.促进公平
C.改革创新
D.育人为本
3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 )。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32、遵守教育法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守法的主体,二是( )。
A.守法的形式
B.守法的组织
C.守法的文本
D.守法的内容
33、新课程强调教师向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这主要要求师生之间建立的关系是( )。
A.民主平等
B.尊师爱生
C.心理相容
D.教学相长
34、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35、某人经常问自己: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该个体正处在( )。
A.信任感对怀疑感阶段
B.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
C.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3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7、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单一性
D.选择性
3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践锻炼法
39、采用座右铭激励学生属于( )。
A.自我教育法
B.标准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40、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的类型不包括( )。
A.消极型
B.对抗型
C.安静型
D.积极型
二、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41、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职业对象的特殊性上。( )
42、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
43、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自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
44、以认知协调、情感相容及行动一致为特征的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称为人际吸引。( )
45、个体道德认知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完全对应。( )
46、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学习的主体。( )
47、作家、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塑造新人物,使用的是再造想象。( )
48、教育理念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
49、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学习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所以说,过度学习越多,保持效果越好,而且保持的时间也越长。( )
50、认知学习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学习的内部机制或内部过程。( )
51、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心理学家是华生。( )
52、教学要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轻结论重过程”。( )
5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
54、狭义的教育学科主要指师范和教育院校在师范院校进行教师教育中所开设的公共教育课。( )
55、“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并完全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这反映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56、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57、简述如何正确理解和逐步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58、简述识记效果的影响因素。
59、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
60、简述制定学校课程方案的基本程序。
6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62题12分,第63题11分,第64题12分,共35分)
62、某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表现很好,能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但一到考试却经常紧张、头发懵、心跳加快,思维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考试成绩不理想,最终形成对考试的恐惧感。
请分析这位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哪些心理障碍?应该如何帮助他克服这种心理障碍?(12分)
63、在某乡村中学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晚自习铃声响了,初二某班教室里还是闹哄哄的。班长多次大声叫唤:“开始自习了,大家不要吵,否则老师看到了又要发脾气的。”可是几乎没人理睬她。班长非常焦急并跑到门口查看,发现值班老师很快到教室门口,情急之下,对着教室大声喊了一句“×××来了。”这位男教师听到有学生直呼其名,走进教室,阴沉着脸问:“刚才谁叫我名字?”班长举起手,站起来刚想向老师解释时,只见这位男老师径直走过来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抽了班长两耳光,然后叫她滚出教室。班长伤心地哭着跑出教室,班主任因不知情一直没有找她谈话。她周末回到家告诉了父母,但父母却责怪她“谁叫你直呼老师名字,打得好,下次就会长记性”。她心想也许自己真的错了,可又觉得委屈、悲愤。
(1)请运用师德及教育法规相关理论评价这位教师的行为。
(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履行班主任职责,以便更好地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64、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课和放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的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到当地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者失败的原因。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摘取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偷盗水果的反映。
请结合案例中的学生行为改变的情况,分析该案例所体现的德育原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40题,每题1分。共计40分)
1、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有:(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故本题选D。
2、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把正方形的特征归属于已知长方形的特征当中,这显然是一种下位学习。
3、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4、参考答案:A
5、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情绪的几种类型的区分。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故选A。
6、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其中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人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故本题选A。选择性是指人们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整体性是指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7、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系统化是指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把整数、分数、小数概括为有理数的过程就是思维系统化的过程。
8、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习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破。教师成为学习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9、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学生中心课程论是主张以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编订课程的理论。它认为学生对课程的直接兴趣是成功学习的关键因素.课程的核心不是学科内容.而是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课程内容应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变化而变化。学生中心课程论以美国儿童中心论者杜威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等为代表。故本题选B。
10、参考答案:C
11、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部分第一章提到,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12、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态度包含三种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
13、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问题与情境与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的解决。
14、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
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学习。因此,答案选D。
15、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抑郁症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并伴有其他不适的神经症。
16、参考答案:C
17、参考答案:A
18、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心理起源说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心理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19、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有: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为主。
20、参考答案:A
21、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2、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
23、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智力技能的特点有: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24、参考答案:C
25、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对于上述情况,较好的处理方式应是先暗示制止,课后再教育。大声喝止,公开批评的教育方式较为粗暴,可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毫不留情、罚站上课的教育方式属于体罚学生,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闻不问,任其自然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不负责任。
26、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引申义为通过局部了解全部,属于知觉的整体性。
27、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依法成立是学校要取得法人资格最重要和最应该具备的条件。
28、参考答案:A
29、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所以本题选B。
30、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故该纲要提出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应是促进公平,即B。
31、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32、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教育法的遵守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守法的主体,教育法遵守的主体包括一切的人或组织;二是守法的内容,只要是符合教育法律规范规定的行为,都被视为教育法的遵守。
33、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教师向学生学习、尊重学生意见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4、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看着容易,学起来就难了,强调在学习中不要眼高手低,而要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具体到动作技能学习中,强调的是练习的重要性。
35、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对自我及其角色提出的疑问,与此相关的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性本意是证明身份,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自我。故此人应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阶段。
36、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7、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新课改提出的课程结构有均衡性、选择性、综合性三大特征。单一性不是新课程结构的特点,故选C。
38、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榜样示范法主要是通过先进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实践锻炼法是通过具体的活动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故本题选C。
39、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自我教育包括学习、立志、座右铭、自我评价、慎独等多种形式。故此题选A。
40、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从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气氛可分为三类:积极型课堂教学气氛、消极型课堂教学气氛和对抗型课堂教学气氛。
二、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41、参考答案:对
42、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
所谓“有法”是指教学有规律可循;所谓“无定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切都因人、因境而定。教学的艺术性也正体现在这里。
43、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这并不意味着是学生独自进行的学习活动。
44、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
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人际排斥则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为特征。
45、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对应,道德发展的顺序是固定的,并不是所有的人在同样年龄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有许多人永远无法达到道德判断的最高水平。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46、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学习,此时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本身还具有自觉能动性,因此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
47、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作家、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塑造新人物,使用的是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发明创造、文学家塑造新人物、构造故事情节、科学家的新的研究方案和设计等,都是创造想象的过程。
48、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信念。
49、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学习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一般来说,过度学习越多,保持效果越好,而且保持的时间也越长。但也并非越多越好。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左右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不仅不递增,反而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从而成为无效劳动。
50、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内部机制,强调意识的作用。
51、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第一个对遗忘规律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得出遗忘曲线,发现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52、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教学要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结论与过程并重”。
53、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既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54、参考答案:对
55、参考答案: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56、参考解析:
(1)谈话法
(2)咨询面谈
(3)建立心理档案
(4)角色扮演
(5)班级、小组讨论
57、参考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以下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在教曹工作中,要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要加强学习。对教师而言,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教好每一位学生。
第三,要奉献爱心。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要付出特殊的关爱,切忌言行过激、办事草率。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彭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要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都喜欢模仿。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要努力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切实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师风塑造人,用扎实的知识储备教育人。
58、参考解析:
(1)识记的目的;
(2)学习态度;
(3)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4)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5)识记方法。
59、参考解析: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0、参考解析:
(1)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主要由主管校长、教务和教研部门负责人、各科目学科项责人等组成。
(2)成立学科课程小组或学科课程教研室等类似机构。学科课程小组的核心成员为本学科任课教师。
(3)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开课方案。各小组讨论并提出本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初步的开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并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内容包括本学科课程模块学分分配情况,必修模块的开设顺序,选修模块的选修课要求,本学科教师的开课能力,等等。
61、参考解析: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62题12分,第63题11分,第64题12分,共35分)
62、参考解析:
(1)这位同学出现的心理障碍是考试焦虑。
(2)克服考试焦虑的办法:
①改变错误认识:探求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是因为考前复习准备不足,自信心不强,还是自己的期望过高,担心临场发挥不正常,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而影响自己的前途;抑或是老师或家长的期望过高,施加的压力太大。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办法消除或降低这些焦虑源的影响。
②调整竞技状态:帮助学生认真做好考前复习,指导学生注意科学用脑,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劳逸结合,避免题海战术,疲劳轰炸。
③掌握考试方法: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应试技巧,如由易到难,切忌死绞难题,合理分配时间等。
④调控紧张情绪: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法(积极地暗示自己“我对自己有信心”“我会成功”“我很轻松”等),焦虑转移法(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轻松的活动。转移注意力),肌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利用对抗条件反射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使神经过敏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模拟训练法(实际模拟考试情绪,让学生切身体会)等。
63、参考解析:
(1)师德的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题干中“男老师抽班长耳光”违背了师德中“关爱学生和为人师表”的内容,“班主任因不知情一直没有找她谈话”违背了师德内容中的“教书育人”,没有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心理变化。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案例中的男教师抽班长耳光属于对学生的体罚,是一种违法行为。
(2)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应对全班所有学生负责,全面教育、管理和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假如我是班主任,我会采取下列方法提高班级管理水平:①学习并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班级管理水平;②与其他同事互相交流各自的班级管理经验,促进自身的成长;③深入思考育人真谛,将平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管理反思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促进自身成长。
64、参考解析: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首先,案例中教师采取的是一种正面的教育方式。案例中教师运用疏导性原则促使学生行为改变。
其次,教师为了改变学生的错误行为,转换教育方式,这也是班主任德育的范畴,并且通过“主题班会”的途径进行教育。这也是正确运用德育途径实现德育目标的一种值得肯定的做法。另外,案例中教师的做法还体现了德育方法的锻炼法和奖励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