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模拟题及答案解析二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6-08-07 11:08:56[ 字体:   ]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模拟题及答案解析二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 )

  A.弦琴学校

  B.鸿都门学

  C.国子监

  D.航海学校

  2.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3.砖能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功能因素

  B.定势

  C.原型启发

  D.负迁移

  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D.学生亚文化

 6.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7.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的( )才能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8.( )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

  9.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10.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 )

  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

  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

 1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1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13.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1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5.(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7.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8.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9.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20.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凯洛夫

21.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22.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的( )

  A.初期

  B.中期

  C.后期

  D.各阶段都可能

  2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

  2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25.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

  A.初中二年级

  B.初中三年级

  C.高中一年级

  D.高中二年级

26.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27.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28.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

  A.冯特

  B.詹姆斯

  C.桑代克

  D.杜威

  29.描述性研究方法不包括(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个案法

  D.调查法

  30.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属于(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辨析题

  1.课外辅导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之一。

  2.德育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学,做到教书育人。

  3.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4.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教师为核心建立管理机制。

  5.智育就是知识教育。

  6.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7.单独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效果最好。

  8.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

  9.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也可适当运用。

  10.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2.简述美育的基本任务。

  3.简述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4.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

  5.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6.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四、材料分析题

  1.在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研讨会上,老师们纷纷发言。王老师说:在我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很少发言,即使发言也只是按照书本的答案回答。李老师说:我们老师非常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如何去做。张老师说:在学校里,考试是个指挥棒,如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答题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所提出的困惑。

  2.张小强怎么了?张小强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张小强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课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地做……

  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解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一所二文艺专科学校,而西欧最早的则要算雅典时的弦琴学校。

  2.B解析】亚里士多德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即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

  3.A解析】用途扩散就是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

  4.C解析】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叫原型启发。

  5.C解析】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往往从根本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心理特点,对学校成员的思想、行为产生强大的控制作用和影响力。

  6.A解析】智商对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7.C解析】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8.D解析】课程表是学校成员活动的时间表,因此它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9.D解析】审美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10.B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学习过程。

  11.D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

  12.B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13.C解析】学校绩效是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14.B解析】这是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

  15.C解析】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16.D解析】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17.A解析】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18.D解析】布鲁纳建立了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9.A解析】在非指导性教学中,对讨论负有主要责任的是学生,教师只是做些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讨论。

  20.B解析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阐述。

  21.B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指的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所以通过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上位学习。

  22.B解析高原现象指在学习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通常在技能学习过程的中期容易发生高原现象

  23.C解析】画示意图属于组织策略。

  24.D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25.A解析】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26.D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主要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27.D解析】分析学习结果是教学评价的内容。

  28.C解析】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9.B解析】自然实验法不属于描述性研究方法。

  30.D

二、辨析题

  1.正确。解析:课外辅导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之一。

  2.错误。解析:教学仅仅是德育的一个途径,德育还有许多途径。

  3.错误。解析:夸美纽斯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莫斯。

  4.错误。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应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管理机制。

  5.错误。解析:智育不等同于知识教育,知识教育只是智育的一个方面。

  6.正确。解析: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可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

  7.错误。解析:单独孤立地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有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应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

  8.错误。解析:技能是在后天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得来的。

  9.错误。解析:惩罚不等于体罚,必须严格避免体罚。

  10.错误。解析: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三、简答题

  1.(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2.(1)传递审美知识,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审美的情趣。(3)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4)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也不仅仅限于运用各种美去进行教育,更是指把一种精神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去,使教育的过程成为一种审美过程。

  3.(1)产生新的课程方案。(2)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改和重新组织。(3)合目的性。(4)合科学性。(5)合发展性。

  4.有效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

  (2)提供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此,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地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地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5.(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准确地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6.(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一些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王老师:要创造积极、活泼、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欲望。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和教师,大胆质疑,敢于发言。

  (2)李老师:应掌握开发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如智力激励法(脑风暴法或脑轰炸法)、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统摄法(任举其中两种即可)

  (3)张老师:改革评价机制,评价方式多元化。具体做法:评价目的的激励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个别性。

  2.张小强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造成张小强这种状况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因此,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得张小强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

  对策:(1)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他爱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2)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