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安徽教师考试《小语》模拟试卷四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5-06-09 20:39:37[ 字体:   ]

2015安徽教师考试《小语》模拟试卷四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一.选择题

1.小学生在识字初期,常常作为一个认读的单位来阅读的是(  )。

A.短语

B.句子

C.段落

D.字(词)

2.对下面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理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B.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理解: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雪花洁白的颜色和漫天飞舞的美态。描写细腻,语势连贯,突出了雪的美丽和灵动。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理解: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塞外雄奇的风光。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相互映衬,表意凝练,引人联想。

D.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3.下列语境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忍受,艰苦支持

B.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凡人:平常的人

C.有一天,天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D.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酝酿: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4.下列诗句中作者是杜甫的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6.古诗文填空

(1) 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现桃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忆江南》唐·白居易

7.文学常识填空 

(1)“初唐四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成就最高,代表作有《___________》。

(2)、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与孟浩然同为盛唐_____________诗派代表,其作品被________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李白,字太白,别号______________,人称“_________”。唐代三大诗人

之一,其诗结集为《李太白集》,代表了_________主义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4)杜甫,字子美,自称____________,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________”。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诗代表了________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_________”。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倡导的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鉴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首联描写“城春草木深”的景象有什么用意?从全诗来看。诗人“白头搔更短”的原因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怀念一种声音

①有一种声音,让人到中年的我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

②这种声音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条小巷,只存在于我家几代居住的那个小院、那座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梅子树,有两棵梧桐树,有缸荷花,还有几畦作观赏用的韭菜。老屋为两层,砖木结构,上下呈现出一种古铜的色调。

③这种声音叫雨声。雨声从我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在我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雾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

④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⑤一下雨,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更事的我叫到身边,告诉我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虽听不懂,但我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⑥然后,我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重复后,我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打在木晒楼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厚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力度。

⑦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爹的挚友。雨是请柬吗?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我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⑧雨声中,我长大了,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我生命最奇诡的底色。

下雨的日子,我也向儿子讲那些古人关于雨的诗句,我的画室也总会有好友联袂而至。

⑨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⑩突然有一天,这一片地皮划拨给了房地产商,我携家人怅然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巨大的规整的水泥匣子,嵌着一个个用混凝土、玻璃和钢铁构筑的巢。雨声呈现出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这不是我感觉过的雨声!每逢下雨的日子,会觉得格外无聊,我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

我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我希望找回那声音。

露台的屋顶很快就做好了。我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梁壶。下雨的时候,我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声音!我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

又是一个下雨的日子。我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

我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

(1)文章记叙了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听雨的经历和感受,阅读全文填写表格。(2分)

 

 

地点

经历

感受

雨声中听爹讲古诗

雨声带有绚丽颜色

老屋厅堂里

听雨落下的声音

老屋厅堂里

如梦如幻

新楼房

听雨落下的声音

(2)文章结尾说:“我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3分)

(3)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情感的。(5分) 四.课程理论题

(1).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语文课程评价的认识。(4分) 

(2)请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对综合性教学的要求。

五.教学实践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下面是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材“识字4”的教学内容(后面的三四课依次是《古诗两首》《荷叶圆圆》《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请阅读下面教学内容.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1.jpg 

(1)请为其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并指明教学重难点。(4分)

(2)请为其设计合理、简洁的教学过程,并指明设计意图。(7分)

六.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解析

1.答案 D

小学生在识字初期,由于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往往不能进行整句或段落的阅读,而是把字(词)作为一个认读的单位来阅读。本题选D。 

2.答案 B理解: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提醒人们思考。突出了物质基础是花儿红的首要原因。

3.答案 B

“凡人”在这句话中是和神仙相对的,指俗人。

4.答案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的《春望》。A、C、D三项分别出自李商隐的《无题》、 李白的《将进酒》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5.答案 D

A项是陈述句,所以句末应该用句号;B项冒号表示列举的时候应该是完全列举。后面也就不能跟“等等”,所以“如”后冒号应该删去;C项括号应在引号外,括号内容只是注释引用语的出处而非引用语,所以不能在引号内。

6. (1)羌管悠悠霜满地

(2)八百里分麾下炙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7.(1)、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王勃《膝王阁序》

  (2)、田园山水 苏轼

  (3)、青莲居士 诗仙 浪漫

(4)、少陵野老 诗圣 现实 诗史 新乐府运动

二.答案

用意:融情于景,表现了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与昔日的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突出战乱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或答“表现出国都战乱之后的荒凉萧条”)

原因: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

三.答案 

(1)①老屋的台阶上②雨声美妙,充满音乐美③雨声中听爹和挚友的交流④雨声呈现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

(2)我希望通过画画来再现逝去的自然、祥和的生活环境和淳朴和谐的人际关系,借发强烈的怀念之情,排遣孤寂。

(3)答案示例一:作者先写以前在老屋的台阶上边听雨声,边听爹讲古诗,感到雨声具有“绚丽颜色”。然后写在厅堂里听雨声,听爹和挚友的交流,感觉到雨声充满音乐美。然后再写如今在新楼房里听雨声,感觉雨声呈现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压抑。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淳朴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答案示例二:作者先写以前在老屋的台阶上雨声中听爹讲古诗,在厅堂里雨声中听爹和挚友的交流,后来自己的画室也总会有好友联袂而至。写出人与人和谐地交往和交流。

然后再写现在搬进世纪花园的新楼房,人人封闭,写出人与人缺乏沟通和交流,自己感到孤立无助。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怀念。

答案示例三:①以前的雨声充满音乐美和“绚丽颜色”,现在的雨声呈现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压抑。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淳朴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②以前人与人和谐地交往和交流,现在人人封闭,缺乏沟通和交流。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怀念。

答案示例四:作者首先直接抒怀,“有一种声音,让人到中年的我越来越怀念了”。接着运用对比手法,描写记忆中在老屋听雨声和如今在新楼房听雨声的不同经历和感受。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淳朴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怀念。最后再抒胸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中再也找不回的那份雨中回忆的惋惜与怅惘。

四.答案 

1.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2)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3)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2.(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五.(1)教学目标:

①能够认读“蜻、蜒、蜘、蛛、展”等14个字,认识“虫字旁”,并认识文中小动物的名称。同时能够正确书写“蚂、蚁”等6个字。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通过观看录像、自我体验、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大致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并读通句子。

③通过课堂学习,能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从而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小动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①认读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②正确书写课后的6个汉字。

(2)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请看情景图,想说什么就和周围的同学说点儿什么。(谈话引入,演示书中情景图)

2.板书课题:识字4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情景图,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看图时,请学生寻找动物朋友,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在说话中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样的小动物在于什么”,进行“说完整话”的训练)、以趣促识,识得其法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准确。

2.出示“我会认”中的14个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语文综合素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而“识字能力”是语文能力中很重要的内容。要想使学生形成识字能力,就必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为此,在本环节设计中,可结合本课78%的生字是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形声字识记方法.并在区别形近字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过程)

三、读文感悟,以读抒情

1.自由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但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学生互评。

3.教师范读。学生评。

4.学生自主选择读的方式。

5.集中读。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或陶醉,或欢快,或喜爱的感情去读课文,把全文读给同学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做朗读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外化,带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将内心的感语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6.出示韵文.讨论交流:韵文中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分别在做什么?

7.夏天是各种小动物、小昆虫最活跃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你看到过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8.结合动画情景图,模仿韵文编一首儿歌。

(设计意图:在一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对小动物的种类和习性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借助朗读练习形成语境氛围.让学生自由编儿歌,并辅以动画和提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指导学生书写“蚂”“蚁”“前”“空”“房”“网”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高潮之后,让学生静下心来,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写写字.做到动静结合.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巩固知识.拓展延伸(教师总结整个教学过程,进而布置课外实践活动。)课文带我们走进夏天,走进大自然,去认识了许多小动物。它们只是干百万动物家族中的一小部分。你想多了解一些小动物吗?选择一种你最熟悉的小动物,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生存方式。然后到学校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场所不仅仅是课堂,语文教学的形式不仅是读书、问答,要开辟教室以外的语文教学渠道。为此,从教材内容出发,把学生引向大自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拙。同时.培养了学生关心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好习惯)

六.答案:

【参考范文】

机会总在弯道在日常生活中你可曾留意,赛跑选手的每一次的超越都是在弯道处?你可曾留意。赛车选手超越对手的地方。也是在弯道处?

我们平常观看比赛,往往不太注意过程,只关注起点的潇洒和终点的兴奋,而忽视弯道的奋起与超越。

其实有句名言说得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说的是事物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我们前进的道路不是一马平川的,而是存在着许多弯道。有遇到艰难险阻时的被迫拐弯,也有在转折、转型、转轨、转机关头的合理拐弯。发展需要抓机遇,而机遇往往都在大势演变、历史弯道上显现出来的。一部世界史。其实就是各国在拼弯道、抓机遇的过程中比高低的竞争史。十七和十八世纪是人类世界的大变革、大转折时期。从经济到政治再到社会,都出现了重大的拐弯转向。许多大国的崛起,正是把握了重大转折的机遇,在历史弯道上,面对冲决封建神学束缚的思想启蒙,敢于否定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勇于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萌芽,勇敢超越。最终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促进了自身的飞跃。而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大清帝国,在这一轮弯道赛中,无视时势的转折,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仅原有的辉煌盛世不复存在,而且被众多列强超越,唱出了一曲马克思所慨叹的“奇异的悲歌”。

如果我们辩证地看待“弯道”,你会发现“弯道”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机会。险阻可以磨砺我们的斗志,挑战可以使我们闯出新路。今天的发展,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全球需求增长呈放缓态势,这对出口依存度很高的我国必然产生负面影响;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趋紧,通胀压力加大,生产要素的供需矛盾突出。在“弯道”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办?最要紧的是主动适应,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敢于超越。可以说.对于进取者来说,任何时候都有机会,任何挑战都可以变成机遇,就看你敢不敢抓、善不善抓。环境趋紧,可以主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有保有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总之,在“弯道”和转折中只要敢于克难求进,乘势而上,善于在曲折中把握机会,在不利中寻找有利,就能实现弯道超越。

人生与赛跑一样。也时常处在弯道里。但我们不要灰心,也不必丧气,要知道每一个弯道都是一次机会的到来.重要的是你是否意识到这是个机会,是否在此奋起超越。成功是有理由的,有什么样的努力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不要害怕“弯道”。不要忽视“弯道”,“弯道”之中有良机,超越“弯道”长本事。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在弯道处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因为机会总在弯道处!

 >>>word打印下载:2015安徽教师考试《小语》预测模拟试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