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统考:教综考点必背考点之心理学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7-04-06 09:46:49[ 字体:   ]

安徽教师统考:教综考点必背考点之心理学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2017年安徽教师统考:教综考点必背之心理学,夺分高招(三)

【导读】易晋教育为帮助更多考生积极备考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为你准备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练习资料,请考生持续关注本站。欢迎加入2018安徽教师招考笔试:641866310,最新招考,海量资料,在线网课,关注官方微信bangjiaoshi获取教师统考四年真题及2018年备考资料。


 53.简述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

答:(一)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的三阶段论:

(1)原型定向阶段

通过原型定向,学员在头脑中形成了有关活动方式的定向映象,而这种定向映象一旦建立,它就可以调节以后的实际心智活动,同时也是心智活动得以产生的基础。

(2)原型操作阶段

原型操作即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在该阶段,活动方式是物质化的,即以外部语言、外显的动作,按照活动模式一步步展开执行。

(3)原型内化阶段

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借助于内部言语,学员可以在头脑内部进行程序化的心智活动,而且能够以非常简缩、快速的形式进行。

(二)加里培林的五阶段论

(1)动作的定向阶段

(2) 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54.简述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答:内部因素:(1)个性(2)智力(3)知识经验与理论

外部因素:(1)讲解与示范(2)练习

55.简述影响有效练习的因素

答:(1)明确练习的目标

(2)练习的速度和准确性

(3)练习时间的分配

(4)练习方式

(5)反馈

(6)运用迁移规律、避免干扰作用

56.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操作技能的高原现象,是指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有时会出现练习成绩的暂时停顿的现象。高原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

(2)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

(3)练习方法不当,一时无法突破困难;

(4)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

(5)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

(6)意志品质差,缺乏继续提高的勇气和信心;

(7)自满情绪;

(8)可能正在进行潜在学习,其成绩尚未显现出来。

57.简述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答:(1)本能的需要(2)合群的需要(3)自我肯定的需要

58.简述人际吸引的条件

答:(1)相似性与互补性(2)个人品质(3)接近性与熟悉性

59.简述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启示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启示:教师的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应关心每一位学生,对他们寄予合理期望,这有助于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60.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基本概念

①图式:认知结构

②同化:个体将感受到的外部刺激纳入原有图式之中

③顺应:个体调节自身的内部结构,建立新的图式或调节原有图式,以适应特定刺激环境。

④平衡

(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①成熟:生理上的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生长。

②物体经验: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③社会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④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特点,没有物体守恒的概念。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克服了自我中心,获得了守恒概念。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4)教育启示

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客观规律,采用有效手段,为儿童的智力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61.论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育启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62.论述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类似考题:论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答: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每一阶段都存在着一对矛盾或冲突,这些“心理危机”的出现是每个发展阶段的标志。面对危机感的压力,个体必须学会调整自己,使危机得以化解,从个体的人格得以发展。

教育启示:针对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实施有效的教育

(1)第四个阶段(6-12岁)属于小学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主要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他们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

(2)第五个阶段(12-20岁)属于中学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是角色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矛盾。在这个阶段,由于身体的发育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体开始追溯自己的过去,设计自己的未来,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也考虑别人怎样看待自己,并见诸行动。因此,教师应与青少年学生多沟通、交流,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良好的教育建议会帮助学生成功地获得角色同一性。

63.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推断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其中,典型的故事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分别为

(1)前习俗水平:即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包括两个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并遵守和执行社会的规范。包括两个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的法律和权威的约束,而是力图寻求更恰当的社会规范。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道德原则取向阶段。

64.认知方式(认知风格)的差异表现在哪几种类型上?请试加阐述。

答:(1)场独立型——场依存

场独立型:喜欢依据自身内在的标准或内在的参照,而不太依赖他人或外部环境的认知方式。

场依存型:依赖他人或外部环境,考虑他人感受的认知方式。

(2)冲动型——沉思型

冲动型:反应快,但精确性差。面对问题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沉思型:反应慢,但精确性高。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后再做反应,着重于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

(3)同时型——继时型

同时型: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方式,同时考虑几个假设,并兼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继时型(系列型):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一步只考虑一个假设,一环扣一环,直至最后把问题解决。

65.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类似考题: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

答: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主张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3)提倡使用“发现法”所谓发现学习,就是学生利用教材或老师创设的学习情境,经过自己的探索寻找,以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66.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类似考题:简述奥苏泊尔的认知-接受说;简述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

答: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应通过接受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但他所讲的接受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②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③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和态度。

67.简述先行组织者策略

答:提供先行组织者是促进有意义学习的重要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融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

68.简述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答: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诱因是引起动机的外部条件。

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69.论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以及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类似考题:简述耶基斯-多德逊定律

答:一般来说,人们似乎认为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效率就越高,但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耶基斯-多德逊定律”,动机强度与效率之间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曲线关系。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强度一旦超过这个最佳水平,反而会对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研究还表明,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当学习任务复杂而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对教学的启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70.简述奥苏泊尔对学习动机的分类

答:(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属于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或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3)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获得长者(教师或家长)的赞许或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属于外部动机。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青年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7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认为:

(1)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是从低层到高层不断发展的。低级的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出现。

(2)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前四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称为“缺失需要”,后三种虽然不是生存所必需的,但对我们适应社会有重要意义,被称为“生长需要”。

对教学的启示: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在马斯洛看来,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首先要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公正的,爱护并尊重自己的,不会因自己出差错而遭到嘲笑和惩罚。

72.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温饱足而知荣辱,请用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解释这种说法。

答: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73.什么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水平高者具有哪些特征?请试加阐述。

答: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一般认为,力求成功的人会选择有些难度的任务,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的人会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他们会回避。

74.试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并阐述如何根据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了归因理论,认为成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因素。这些因素又可以从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对教学的启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从而产生习得性无助感,造成学习动机降低。教师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应引导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足;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

75.简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类似考题: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答: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努力实施该项活动。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1)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2)替代性经验 (3)言语劝说 (4)情绪唤醒。

76.试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恰当进行奖惩

(2)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

(3)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4)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

(5)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

77.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答:(1)个体因素:①智力 ②年龄 ③认知结构 ④学习态度 ⑤学习心向和定势

(2)客观因素:①学习材料的特征 ②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③教师的指导

78.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类似考题: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为迁移而教)

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79.联系实际说明学习策略有哪些?

类似考题: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1)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抄写、记笔记)、精细加工策略(想象、总结、类比)、组织策略(列提纲、画地图)

(2)元认知策略(对认知的认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80.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1)智力水平正常 (2)情绪反应适当

(3)意志品质健全 (4)自我意识正确

(5)人格统一完整 (6)人际关系和谐

(7)社会适应良好 (8)行为表现与年龄特征一致

81.教师的心理压力及应对

压力:(1)教师的适应不良

(2)职业心理问题

(3)教师职业倦怠

(4)教师人际交往问题

(5)人格缺陷:如自卑、抑郁、孤僻、

(6)神经症:如强迫症、神经衰弱等

 应对:(1)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

    (2)组织有效的干预

    (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