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考试:教育理论综合之心理学知识点罗列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
(一)注意
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3、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2.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方法多样、语言丰富、问启发性问题)。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加强对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纪律性教育;
2 .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
3.把学生看成活动的主体;
4.激发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5.正确组织课堂:时间、内容紧凑;
6 .采取各种方法防止注意力分散。
(3)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2.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体验变为履行社会职责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自觉地学习动机,并依靠冬季调整注意,是指经常处于最佳状态;
3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二)感知觉
1、感知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知觉规律的应用
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简答题
1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 .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 .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b.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c.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习惯。
d.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
e.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f.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三)记忆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记忆品质:
a.敏捷性。提高敏捷性,首先明确记忆目的,其次集中注意力。
b.持久性。加强持久性,首先善于把识记的材料归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中,其次是进行及时和经常性的复习。
c.准确性。如果缺乏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其他品质就没有了价值。培养记忆的准确性:进行认真识记;在复习时把相近的材料经常加以比较,防止混淆;要把正确识记的事物同仿佛记住的东西区别开。
d..准备性。培养记忆的准备性,关键是要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的从记忆仓库中随时迅速提取所需要的材料。
3、记忆过程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4、记忆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思维
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思维品质
思维的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
(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3)思维的逻辑性
(4)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3、思维过程
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过程
(2)比较与分类过程
(3)抽象与概括过程
(4)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
4、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概念: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a.创者民主开放的环境,运用启发式教学;
b.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c.培养学生将发散性思维&集中性思维相结合
d.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e.进行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
f.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五)想象
1、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a.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b. 积极思考,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c.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d. 结合学科教育,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e.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幻想
(6)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二、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
(一)情绪
1、情绪的概念: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的种类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据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同,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四种。
(二)情感
1、情感的概念: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 情感的种类
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人类情感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种形式
(三)意志
1、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2、意志品质
a.意志的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行
d.坚韧性
三、中学生个性发展
(一)需要
1、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简答题
a. 基本内容: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顺序,马斯洛把需要归纳为五个基本层次
(1) 生理需要
(2) 安全需要
(3) 归属与爱的需要
(4) 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1、2、3、4)是缺失需要,是个体生存所必须的,
(5)是成长需要虽不是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满足部分之后才会出现,相对较高级的需要的追求,与缺失需要相反,成长需要是永远的不到满足的需要。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b. 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优点:是一较为完备的需要理论,它对需要的实质、结构、归属及作用都做了系统的讨论,这对进一步研究“需要”这一课题,建立科学理论,有积极意义。
不足:1.他强调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而没有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2.人的需要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马斯洛错误地把人的需要的发展及实现看作是人类生物特性的发展和实现;
3.他的需要层次理论缺乏客观测量指标,缺乏实验支持;
4.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是个人主义的,没有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c. 对教学的启发
1 . 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的学习。
2.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的满足学生的人只需要和学习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听课和做作业的积极性。
3. 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所以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二)智力
1、智力的概念、
智力:一般说来,智力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偏重于认识过程的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能力等,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它是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表现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思考及有效应付环境等
2、智力理论
(1)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2) 瑟斯顿的群因素论:智力是由几个彼此无关的“原始心理能力”组成。各种智力活
动可分为不同群组,每一群组中有一种基本的因素是共同的。
(3)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
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形成的智力因素一共有150种(5×5×6)。
(4)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
(5)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3、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
(三)能力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总是
和活动联系在一起,成为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
2、能力的类型、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能力的培养
(四)性格
1、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
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家庭影响:家庭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父母的性格和思想作风、对子女的期望;家庭的教育方式。
(2)学校文化;教育内容:教师的性格和思想;学生集体。
(3)社会影响
(4)自我教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