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安徽教师统考《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5-09-07 11:36:20[ 字体:   ]

2016安徽教师统考《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一)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一、单选题(40题。每题1分。共计40)

1、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  )。

A.审美教育

B.五讲四美教育

C.美好生活教育

D.美好思想教育

2、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事例是(  )。

A.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罚款

B.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

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

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不一样,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以下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  )。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C.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突出教育要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5、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6、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

A.教师

B.学生

C.少先队组织

D.学校管理人员

7、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特殊性,表现在(  )。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有领导的认识

8、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  )的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9、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  ):

A.强化法

B.示范法

C.消退法

D.行为塑造法

10、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称为(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

11、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关键

B.源泉

C.内容

D.途径

12、《礼记•中庸》中描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指现代教学论中的(  )

A.教学过程

B.教学内容

C.教学目标

D.教学方法

13、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包括(  )。

A.文化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B.教育理论知识、班级管理知识

C.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能力

D.文化科学知识、教学技巧

14、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5、在我国中小学德育中,( )处于核心地位。

A.集体主义教育

B.世界观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心理品质教育

16、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学应用是(  )。

A.结构教学

B.程序教学

C.认知教学

D.情境教学

17、对于培养学生智力技能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途径是(  )。

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

B.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能力

C.结合教材知识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智力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

D.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侧重思维的结果

18、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  )。

A.奥苏伯尔

B.加涅

C.布鲁纳

D.赛伦

19、根据信息加工过程理论,(  )对整个信息加工过程起调控作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20、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

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

D.教师主体性

21、(  )的速度、质量是智力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

A.思维

B.反应

C.语言

D.理解

22、孟子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在强调教师的(  )。

A.道德素养

B.专业知识

C.教学技能

D.教育机智

23、甲乙两班同学学习一段材料,甲班同学学习不久就复习,乙班同学不复习:一周后了,甲班同学的平均保持量是83%,乙班同学的保持量是25%。由此可见,防止遗忘要(  )。

A.集中复习

B.分散复习

C.及时复习

D.适度复习

24、德育过程中的基础是(  )。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25、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26、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制定具有(  )。

A.定向作用

B.决定作用

C.影响作用

D.促进作用

27、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  )。

A.发展认知结构说

B.习得知识

C.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

D.认识发生论

28、下列选项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影响

C.教育制度

D.教育环境

29、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30、(  )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什么联系。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性记忆

D.语意记忆

31、在教学中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  )。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

D.突出概念本质

32、教师期望效应是由(  )研究发现的。

A.皮格马利翁

B.勒温

C.罗森塔尔

D.夸美纽斯

33、《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 )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A15

B30

C45

D60

34、人格特质说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  )。

A.埃里克森

B.卡特尔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

35、“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36、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联觉

D.错觉

37、学生林某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怀疑是他的同桌拿了。于是班主任就把林某的同桌叫到办公室,对其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A.人格尊严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38、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  )。

A.夸美纽斯

B.马卡连柯

C.伊拉莫斯

D.赫尔巴特

39、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C.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0、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

A.场独立性占优势

B.场依存性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二、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计15)

41、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

42、教师职业道德重在实践活动中锻炼、陶冶和提高。(  )

43、教师职业化就是要获得教师资格证。(  )

44、智力成果是指人们在智力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

45、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指的就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

46、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发射的理论都认为动机是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  )

47、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

48、班级课堂气氛对个人活动所起的促进作用叫社会助长作用。(  )

49、小学生先学“铅笔”“计算器”“作业本”等种概念,再掌握“学习工具”这一属概念,这种由种概念到属概念的学习属于下位学习。(  )

50、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家族的八代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50名男子成为音乐家,这是遗传决定的。(  )

51、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启发性原则,一分为二看待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与不足。(  )

52、根据维果茨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

53、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观念性。(  )

54、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  )

55、“奖惩合理”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

56、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要求写出5种方法)

57、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58、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59、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60、简述教师的权利。

61、简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特点。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6212分。第6311分,第6412分,共35)

6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小辉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他上课时在前排同学的后背贴纸条,课间把口香糖粘在同学的椅子上。还给同学起绰号,曾用小石头砸坏了邻居家的窗户。他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他的父亲对他非打即骂。9岁那年,小辉转学遇到了新班主任,父亲对新班主任说:“我这个孩子非常调皮,我拿他没有办法。请你帮我严加管教。”班主任好奇地走近小辉,从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并尝试与他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在全面了解后,老师对他的父亲说:“你孩子虽然调皮,但是非常聪明。我们要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小辉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他还成为了著名的企业家。

(1)从学生的特点分析教师应如何看待并教育小辉这样的孩子。

(2)联系材料分析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贯彻哪些原则。

63、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刚提出问题,就有学生不举手就大声地说出答案,不给其他同学思考的机会(由于没有思考,大多时候说的又是错误答案);或者有的老师说同学感兴趣的话题,会引起下面的不必要的讨论;或者在讲课的过程中有些同学随便插话;或者在课堂讨论时学生会争论不休,教师难以把握……

请问你如何应对案例中的这类课堂现象?(11)

64、一位青年教师讲余光中的《乡愁》,先高声朗诵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话音未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一枚小小的邮票.哪能容得下那么多人?”老师不耐烦的说:“某某同学,你总喜欢这样钻牛角尖,学习成绩怎么好得了?”学生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请运用课程与教学原理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得当,如果你认为不妥,请为他设计处理办法或策略。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40题。每题1分。共计40)

1、参考答案:A

2、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消惩罚),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AD两项撤消的是积极刺激,C项属于回避条件作用。故本题选8

3、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有:(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故本题选D

4、参考答案:A

5、参考答案:C

6、参考答案:B

7、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四个选项均是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题干中的关键词“在教师指导下”可知是“有领导的认识”。

8、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早晨学习效果好,是因为少了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属于前摄抑制。

9、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结合题意可知,“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是想增强学生提问的行为,故排除C。示范法是指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行为塑造法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强化法是指在所期待的行为出现后,给予一个刺激(如金钱、微笑、表扬等),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故选A

10、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学习程序性知识实质上就是掌握做事的规则,即解决问题的方法。

11、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基础。

12、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结合题干可知从博学、审问到笃行是一个过程,故应是教学过程。

13、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积累。其内容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文化科学知识。故此题选A

14、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感知阶段不能脱离实物;前运算阶段已经有了表象思维,但是由于其思维自我中心性和不可逆性.还无法完成绘图这种活动,因为路线图的绘制不可能从一个角度或方位去描绘就能实现;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年龄大致处于712岁左右,这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地图即是通过心理表象来进行绘制的;形式运算强调的是一种抽象逻辑思维。因此选C

15、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德育中处于核心地位。

16、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程序教学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教学中的应用。

17、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智力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实现的认识活动方式。这种认知活动借助内部言语按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并且一环扣一环,仿佛自动化地进行着。结合教材知识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智力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是培养学生智力技能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途径。

18、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学习风格”这一概念最早由赛伦在1954年提出,意思是学习者所具有或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相应的学习特征。

19、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认知策是指对人的心理加工过程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的执行控制过程。故此题选C

20、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

21、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智力技能是人们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以抽象思维为核心。因此,思维的速度和质量是智力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

22、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孟子的这句话是说教师要把体态表达和言语表达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

23、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提出,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结合题干中甲乙两个同学有无及时复习产生的两种不同记忆保持量可知,防止遗忘应及时复习。

24、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提高品德认识是德育过程中的基础。

25、参考答案:C

26、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制定。

27、参考答案:A

28、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环境均不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故选B

29、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都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30、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语意记忆是一种记忆的型态。它是一种对于一般知识的事实与概念的了解,透过语言、文字、数字、算法等抽象性的了解来形成记忆。语意记忆通常是经由情节记忆发展而来,是一种客观性的知识,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什么联系。故本题选D。陈述性记忆是指人对事实性资料的记忆,如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程序记忆指关于技术、过程或“如何做”的记忆。情景记忆是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的记忆。

31、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变式就是变换概念的非本质属性,突出本质属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

32、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进行研究,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他借助古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的名字,把这种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效应”。

33、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将认定结论通知本人。

34、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人格特质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和雷蒙德•卡特尔。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35、参考答案:D

36、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联觉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不同的颜色使人产生颜色之外其他的感觉属于联觉.故选C

37、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人身自由权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38、参考答案:A

39、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素质教育是实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40、参考答案:B

二、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计15)

41、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不仅有教师的智力水平,而且包括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

42、参考答案:对

43、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教师职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许可证。可以说获得教师资格证只是教师职业化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并非教师职业化的全部。

44、参考答案:对

45、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课程资源不仅仅指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还包括教师自身、学生以及教学过程。

46、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需要通过强化才能建立起来。即都认为强化是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

47、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48、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

班级课堂气氛对个人活动所起的促进作用叫社会助长作用。例如,教师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个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就促进了教师教学艺术性的发挥。

49、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由种概念到属概念的学习属于上位学习。

50、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遗传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不起决定作用。

51、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52、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但教学不应只着眼于学生已有的水平,而“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教学可以而且应该促进发展。

53、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

操作技能的对象具有客观性,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观念性。

54、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环境,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主导作用。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对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低估遗传、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而片面夸大教育的作用是不正确的。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成熟、教育与个体实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55、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

56、参考解析:

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实际锻炼法。

(4)陶冶教育法。

(5)道德修养法。

(6)品德评价法。

57、参考解析:

我国新课改中课程评价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1)教育评价的多元性。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元性。

(2)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包括评价主体的发展性、评价范畴的发展性、评价空间的发展性。

(3)教育评价的即时性。包括即时反馈教学信息、即时激发学习动机、即时提供行为向导。

58、参考解析:

(1)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59、参考解析:

教学工作包括五个环节:

(1)备课。它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它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60、参考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德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和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它方式的培训。

61、参考解析: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6212分。第6311分,第6412分,共35)

62、参考解析:

(1)首先,学生是独特的人。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材料中,教师发现小辉虽然调皮捣蛋,但非常聪明,并努力和家长一起发现小辉身上的优点,不断鼓励,最终使小辉健康成长。

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发展潜力与可塑性,我们不应该以学生现有水平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看到学生未来可能的发展,并且激发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发展。材料中,教师没有因为小辉的问题、父亲的灰心丧气而放弃小辉,反而用发展的眼光看小辉身上的问题,给予了小辉更多的爱与机会,使小辉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

(2)首先,教师遵循了疏导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新老师并没有对学生的错误采取简单粗暴的批评,而是根据孩子的优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自我发展。

其次,教师的做法遵循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以发挥整体影响的教育作用。材料中,教师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找寻小辉的闪光点,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保证了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63、参考解析:

在课堂教学中,保持有效的学习氛围以及促进每个学生保持足够的注意力是课堂管理的重要方面。教师需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及时机智灵敏地处理各种问题现象.

案例中出现的学生抢答的现象,教师既要积极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同时也要以温和友好的方式告诉学生在回答问题前多进行慎重思考;对于讨论时跑题、学生插话和争论不休等现象,教师要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重点讨论的内容上,以提高讨论效果。

64、参考解析:

该教师行为不妥当。该教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的态度,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的要求。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当中,主动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得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我为这位青年教师设计的处理办法是这样的:首先,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其次,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再次,在鼓励学生发言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真正结合教材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最后,要把学生的发言当成鲜活的课程资源,做到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与预设的有机统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