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预测模拟题一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5-08-20 09:32:36[ 字体:   ]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预测模拟题一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本题考查华生的观点。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从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出发,提出了环境决定论。其主要内容是:否认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故选C。

2.A【解析】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在儿童的转折时期,往往容易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被称为危机期。孩子对妈妈的话表示反抗说明他可能处于危机期。故选A。

3.D【解析】A项中“若无眨眼反射”并非正常表现,眨眼反射是儿童生而有之的无条件发射;B项中“代偿头位”是患麻痹性斜视的病人出现的将头或面部转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借以消除或减轻复视的干扰,并不是弱眼;C项中孩子有畏光现象是与幼儿独特的视觉发展情况相关的,并非青光眼;D项中“斜视”是视力功能不好的表现之一。故选D。

4.C【解析】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基本形式,其主要区别是是否有目的和是否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儿童最初的注意属于无意注意,研究表明,l岁前儿童注意发展是从无意注意到状态性注意。故选C。

5.B【解析】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将记忆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是对经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整个幼儿期,幼儿记忆都带有强烈的情绪性。“昔日同窗情,至今常怀念”表达了一种对同窗情义的怀念,属于情绪记忆。故选B。

6.C【解析】小女孩在画之前已经预先在头脑中设想了要画的事物,说明她的想象已经有了一定的目的,不属于无意想象;但其想象的事物之间是比较零散、缺乏组织和逻辑联系的。故选C。

7.D【解析】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差别的微笑出现标志着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生。故选D。

8.C【解析】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这道题考查的是个性的概念。个性作为一个心理系统,包含三个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着的结构,它们是个性倾向性系统、自我意识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故选C。

9.A【解析】作品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收集资料的方式。它辅助观察法、访谈法等他研究方法互证或证伪其研究结果,也是一种独立、完整的研究方法。作品分析法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在对作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作品背后隐藏的研究对象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研究对象的作品很多,如作业、日记、作文、笔记、绘画作品、考试试卷、工艺制品等。故选A。

10.A【解析】幼儿在5岁以后,白天或者夜晚仍不能主动控制排尿,经常夜间尿床,白天尿裤,称“遗尿症”。引起遗尿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因素:主要指精神方面受到创伤,如突然受惊、大病一场、对生活环境的改变不能适应等。训练不当:排尿过程的自主控制,既需要大脑发育成熟到一定的程度,也需要学习和训练。一般两三岁的幼儿就可以开始自行控制排尿,如谢I练方法不当,儿童没有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亦可发生遗尿。遗传因素:研究发现,遗尿与遗传的关系密切,约有70%的遗尿患儿的一级亲属中有遗尿历史器质性遗尿症——因疾病所引起的遗尿症称“器质性遗尿症”,如蛲虫病、膀胱炎等,均可使儿童不能主动控制排尿。故选A。

11.C【解析】以福禄贝尔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故选C。

12.B【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故选B。

13.D【解析】幼儿的发展要靠个体因素与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能够促进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将其作为最基本的任务。故选D。

14.B【解析】这是对皮亚杰的认知动力说的考查。他把游戏分为三种,即练习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其中,题目中提到的是象征性游戏的表现。故选B。

15.A【解析】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题中所述割裂了各活动之间的联系,没有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故选A。

16.C【解析】幼儿园将自身环境与外界的家庭、社区等环境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将自己封闭在园内小环境,这体现了其对外开放的特点,坚持了开放性原则。故选C。

17.B【解析】家庭访问是家园联系常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上门了解幼儿生病情况,属于情感性家访。故选B。

18.A【解析】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是指班级管理者为班级的未来确立目标并提出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步骤的管理活动。计划工作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干什么,二是怎么干。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包括:班级情况分析、班级工作目标、实施措施、重要工作安排。其中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通常写在班级工作计划的前面,主要把上学期班级工作总结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扼要地提一下,把当前班级儿童与班级组织状况、教师等有关事项作以介绍。故选A。

19.A【解析】龋齿是因牙齿经常受到口腔内酸的侵袭,使牙釉质受到腐蚀而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龋洞。龋齿是儿童最常见的牙病,儿童会因牙痛而影响食欲、咀嚼,进而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有时还会引起骨髓炎、齿槽脓肿等并发症。乳牙不仅龋患率高,而龋齿发展迅速,龋洞易空通牙髓,并发骨髓炎等疾病。龋齿是乳牙过早丢失的主要原因。乳牙早失,可使恒牙萌出异常。故选A。

20.D【解析】评价幼儿园活动内容时,活动内容的针对性和挑战性是指教师能否把握住各领域幼儿关键经验以及应该获得的基本经验,同时在关注幼儿现实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整合,使教育活动内容更体现出挑战性、针对性,能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上实现经验的提升。D项没有体现活动内容的挑战性特点,活动内容应该体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故选D。

二、简答题

21.答:幼儿的气质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气质对幼儿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气质不能影响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但可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幼儿的性格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

(2)幼儿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个性发展。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则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的反应强度、高活动水平、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教养方式而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要避免幼儿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

(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习惯能够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防止疑虑和孤独。

22.答:自我意识是组成个性的一个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分别如下。

(1)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①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在1岁前从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产生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处于自我感觉阶段。

②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从会叫妈妈起,就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③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名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

④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简单的、对自己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也开始发展。

(2)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①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各年龄间存在明显差异,而5岁是自我意识明显提高的转折点。

②自我意识各因素的发展速度与程度不同,自我评价能力略高于自我情绪体验和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速度比较平稳,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则呈明显的转折点,在5岁左右变化较大。

23.答: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感知过程和思维相比,是对刺激物初级的分析综合。分析和综合是既矛盾又统一的过程。在儿童感知发展中分析和综合的水平都不断提高。

(2)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各种分析器成熟的时间不同,因而各相应感知觉的出现和发展的时间也有迟早之别。一般而言,最早出现的是单个感觉器官的感觉和知觉,此后,感知趋向综合化。

(3)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感知过程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既能对客体进行细致的分化,又能分清主要和次要,并且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概括的反映,把主次特征组成系统。

(4)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儿童的感知从一开始就有主动性。这种主动性随着儿童的成长而不断增长,儿童感知的目的方向性不断加强。

(5)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随着感知过程分化和综合水平的提高,感知过程系统性和目的性的加强,儿童感知过程的效率逐渐提高,儿童不但可以感知到许多以前不能感知到的事物及其特性,还能够抓住关键性特征,减少多余动作,通过较少的感知动作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

24.答:与家长沟通应讲究谈话的技巧和交往的艺术,一般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在与家长谈话时切忌使用专业术语。采用日常使用的普通语言与家长交谈,家长听得懂。

(2)要用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教师切勿以专家自居,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训家长,不要发号施令似的总是说“必须”、“应该”怎样,更不能责怪家长,要尊重家长,多倾听家长的话。

(3)交谈时不要谈及别的儿童。与家长不要谈论别的儿童,也不要随意和别的儿童做比较,说长道短。

(4)谈儿童缺点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儿童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既要肯定儿童的优点和进步,也要真诚地提出不足之处。在谈儿童缺点的时候,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5)如果幼儿在场,教师要注意双方谈话的内容,以免影响幼儿的自尊心以及家长的威信。

25.答:为顺应时代的要求,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动力。

26.答:(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应加强学习,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专业能力是贯彻幼儿园教育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的前提条件;②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科学地、启发性的回答幼儿提问,帮助幼儿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③注重情感渗透、切忌说教。

(2)积极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科学选材,精心设计,灵活调整教学活动计划;②加强交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多方面地参与和创造;③关注幼儿与众不同的行为,允许幼儿出错,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3)发展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树立终身可持续发展观念;②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的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是逐步加深的。

(4)直观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幼儿实际恰当选择和运用直观手段;②直观手段要与训练幼儿感官和动作相结合。

(5)活动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幼儿的实际,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②教师主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指导,放手让幼儿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三、论述题

27.答:5~6岁是学前晚期,即幼儿园大班年龄,也是儿童即将进入小学的年龄。这时期童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如下。

(1)好学好问。幼儿的好奇心都很强,但5岁以后幼儿的好奇心和以前明显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要知道“为什么”。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事物的兴趣。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是,他们非常爱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5~6岁的孩子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非常喜欢智力活动。总之,强烈的求知欲、好问好学是这个时期幼儿非常明显的特征。

(2)抽象能力开始萌芽。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是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幼儿已能够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对事物的关系做出判断并正确排出顺序,有了初步的序的概念。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能初步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也能够对事物做出简单的因果判断。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5~6岁的幼儿已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或是思维、想象等,都有了一定的方法。在观察图片中,他们不再是偶然看到哪就看哪,而是有顺序地按一定的规律去看;在注意事物中,5~6岁的幼儿能够采取一定的方法帮助自已集中注意;在记忆一些事物时,幼儿也会采取一定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大班幼儿会事先计划自己的思维和活动过程。幼儿认知方法的掌握还表现在他们的绘画活动中。他们能够事先思考,“想一想再画”,也能够有意地去想象画面,进行构思。

(4)个性初具雏形。5~6岁的幼儿已对事物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他们爱憎的态度比较明确,看问题也开始有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其个性已经开始形成,但可塑性还相当大,环境和教育都对其发展产生极大的作用。

28.答:身体保健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动作与行为练习法,指让幼儿对已学过的生活技能、健康行为等进行反复练习,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技能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2)讲解演示法,指教师边讲解边结合动作演示,或以实物、模型演示,具体而形象地向幼儿传授有关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要说明的是,演示的手段应多样化,尤其是运用电教手段进行直观而动态的演示,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对健康知识的理解。

(3)情景表演法,现场通过录像向幼儿展示生活情景,让幼儿观察和分析情景中所涉及的健康问题。由于情景表演的主题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因而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较好地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同类问题和冲突,树立正确的健康态度和行为。

(4)讨论评议法,指在幼儿参与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让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得出结论,达成共识。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讨论、评议中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对健康的认识水平。

(5)感知体验法,指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和判别事物的特性。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和在活动中探究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事物认识的印象。

身体锻炼活动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讲解示范法。讲解是指教师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活动,指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活动的名称及练习内容,领会动作的要领和做法的一种方法。示范是指教师以个体(教师或幼儿)的动作为范例,使幼儿看到所要练习和掌握的动作或技能的具体形象、结构和完成的先后顺序等。在具体的活动中,讲解和示范合理结合,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对身体练习内容熟悉的程度确定讲解和示范的多少。示范能弥补讲解的不足,而讲解又能补充示范不易表达的内容。因此,边示范、边讲解、边组织幼儿进行练习,是适合幼儿特点的有效方法之一。

(2)练习法。通过讲解示范后,在幼儿初步建立与活动有关的表象或概念的基础上,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身体练习,以实现身体锻炼活动目标的一种方法。它是体育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幼儿园常用的练习法有以下几种:①重复练习法,指在固定的同样不变的条件下反复练习的方法;②条件练习法,指设置一定的具体条件或在改变先前练习条件的情况下,让幼儿进行练习的方法;③完整练习法和分解练习法,前者是指把整个动作或活动过程完整地进行练习的方法,后者是指将动作或活动过程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次进行练习,最后再组合成完整动作或活动全过程进行练习的方法;④循环练习法,是指依次做几个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动作,或依次进行几项活动内容的锻炼方法,多用于早操和户外体育活动。

(3)语言提示和具体帮助法。前者是指在幼儿进行身体练习时,教师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提示和指导幼儿正确完成动作或进行活动的方法;后者是指教师直接而具体地帮助幼儿改正错误,使其掌握正确的练习要求和方法。这些方法往往结合使用,多用于重复练习时由教师帮助幼儿防止和纠正错误,也是实施个别指导的有效方法。

(4)游戏法,是指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锻炼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将幼儿难以理解或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等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具体的游戏情节,提高他们练习的兴趣。

总之,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开展具体活动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根据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和组织形式、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以及环境、器材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四、材料分析题

29.答:根据题目所给材料可知,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幼儿本身言语交往的需要,对其言语发展非常重要。为幼儿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如下。

①亲子之间的交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在照料孩子的过程中,及早对孩子说话;第二,养成对孩子言语的敏感性;第三,善于倾听幼儿的谈话。

②同伴之间的言语交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要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地与同伴交往;第二,幼儿和同伴一起游戏,特别是进行角色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自然产生言语交往的需要,自愿地、没有任何强迫地学会按常规习惯说话。

③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在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其言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教师要特别注意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第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言语活动的双向交往。

(2)讲究教法。

儿童学习语言有两种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强化。在模仿和强化的基础上,儿童会有自己的创造性。因此正确的教法非常重要,在教孩子说话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儿童往往通过模仿学习语言,因此应该给他们提供正确的榜样。

②强化在儿童学习语言中也是很重要的。在教孩子说话过程中,强化原则常用于指导孩子学说话、练习说话和纠正不良的说话习惯。

③良好的教法就是使幼儿获得正确使用言语示范和有正确指导的练习。

(3)鼓励言语创造性。

①儿童在学习和使用语言中的创造性是不可低估的。在儿童言语活动中,有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模仿和创造性往往能结合起来。

②儿童在学习语言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表现在他在对成人言语活动的反馈中。其反馈会暗示甚至影响成人特别是父母对他所用的语言。

(4)培养“前读写”兴趣。

幼儿期主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时期,在书面语言方面,只是处于准备时期。在为读写作准备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读写兴趣,而不要在入学前就使孩子对学习读写产生厌烦心理。既然以培养前读写兴趣为重点,对幼儿读写的要求就不要过于严格,而要多鼓励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的学习态度和成绩。

五、活动设计题

30.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用废旧材料瓶盖贴出自己喜欢的蝴蝶。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学会回收使用废旧材料。

活动重点:

让幼儿通过想象,创造出自己喜欢的蝴蝶,学会回收使用废旧材料。

活动难点:

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瓶盖(每人一组);双面胶、透明胶(每人一卷);皮筋(若干条)。

(2)彩色卡纸(若干张)、彩笔。

活动过程:

(1)出示瓶盖范画,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范画,请小朋友说说画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做的?(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所看到的。)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这幅小动物画是用瓶盖贴出来的,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废旧的瓶盖,我们用它也贴出一副漂亮的画。

(2)教师示范贴蝴蝶的方法及步骤。

贴瓶盖的方法:选自己喜欢的瓶盖在背面粘上双面胶,揭掉双面胶的表皮纸,然后贴在卡纸自己喜欢的位置上。

第一步:贴蝴蝶的身子。

要求:把皮筋拉成椭圆形,用透明胶固定在卡纸上。

第二步:贴蝴蝶的翅膀。

要求:翅膀两边各用大小不同的两个瓶盖,贴成对称形。

第三步:贴蝴蝶的触角。

要求:把两条皮筋分别剪断,一头打出一个结,然后固定在蝴蝶的头部。再用彩笔画上蝴蝶的眼睛,这样一只漂亮的蝴蝶就贴成了。

第四步:还可以用彩笔在蝴蝶的周围画上小花、小草等来丰富自己的作品。

(3)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贴出自己喜欢的蝴蝶形状,也可以多贴几只,还可以贴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4)展示作品。

①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意图。

②带领幼儿参观、评价作品。

活动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吸引幼儿注意的是纸上的画,不是用画笔画上去的,而是用废旧的瓶盖粘上去的。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了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