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高频考点《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4-04-14 10:36:00[ 字体:   ]

教师招聘考试:高频考点《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方面的知识,是教育考试中必然涉及的考点,对于许多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的学员来说,总是存在着抓不住核心,记不住考点,屡考屡错的情况,这根源于对基本知识没有很深入的理解。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第四十九篇(《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公元前403~前221)晚期。全书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全文1229字,分为20小节,每节基本上论述一个问题。《学记》对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育的制度、学校的管理、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的关系等问题,都有阐述,内容比较全面。它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理论著作。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常考考点:

1.《学记》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2.《学记》的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3.《学记》的出处——写于战国晚期,《礼记》中的一篇,共1229字。

【考题再现】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A.《礼记》 B.《学记》 C.《论语》 D.《老子》

《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以及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原文:“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这一段意思是说,处于君位的人如果想要建立国家,一定要教育先行,君子如果要教化臣民,成其美俗,这一定要通过教育。从本质上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考题再现】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二、教育原则与方法

1.豫时孙摩

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豫”是预防,要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时就采取预防措施:“时”是及时,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行:“孙”指循序,教学要循遵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指观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体现了教育要遵循预防性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相互观摩原则。

【考题再现】

“预时孙摩”的原则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孟子》

《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 )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启发性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巩固性

2.启发诱导

原文: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这一段阐述的意思是:引导而不威逼,劝勉使学生增强意志力而不严加管教,适当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引导而不威逼则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严加管教则学生会感到学习是件轻松愉快的事,适当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则学生会用心思考。体现了教学当中的启发性原则。

【考题再现】

【判断题】《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与《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是同一个教学原则。( )

3.长善救失

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生在学习上经常有四种过失,教师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这四种过失是:或者失于贪多而不求甚解;或者失于不求进取,知识面狭窄;或者失于把学习看的太容易,一遇到问题就问师长,从来不深入思考,结果就像没有学过一样无知(学而不思则罔);或者失于遇到问题从来不问师长,只是停下来独自冥思苦想,而最终仍然迷惑不解(思而不学则殆)。产生这四种过失的根源,在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各不相同。懂得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才能补救学生的过失。教学,就是发扬学生的优点,补救学生的过失。

4.藏息相辅

原文: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也就是说,大学的教学形式,既有按时传授的正课,又有正课之外的课余学习。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论证了课内学习,和课外作业相结合的必要性。

【考题再现】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的是( )教育思想。

A.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启发式教学

三、教师与学生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一段意思是说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学识不足,教书育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学识不通达。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考题再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反映的师生关系是( )。

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教学相长 D.辩证统一

“教学相长”本意是指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和向教育实践学习,但后来也将其引申为师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彼此激励的辩证统一关系。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提出“教学相长”的光辉命题都是《学记》对世界教育史的重大贡献。

综上,简要总结了在教师考试中涉及到考查《学记》的知识点,不难看出,这要求我们对于具体考点背后的原文含义深入理解,理解其要义、把握核心,再看到类似的文言文题就不会感觉读不懂题干,无从解题了。

《学记》作为教育经典,是由于其中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藏息相辅、教学相长等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仍有深刻的影响和启发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