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统考:语文诗歌阅读历年考情分析及备考指导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2018安徽教师统考:语文诗歌阅读历年考情分析及备考指导
【导读】易晋教育为帮助更多考生积极备考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为你准备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练习资料,请考生持续关注本站。欢迎加入2018安徽教师招考笔试:641866310,最新招考,海量资料,在线网课,关注官方微信bangjiaoshi获取教师统考四年真题及2018年备考资料。
一、考情分析
从2014-2016年的真题来看,中学诗歌阅读主要是考古诗,考查篇名上有单篇阅读、对比阅读,在选篇上有课内的和课外的,近两年趋向来自课外的诗歌,有名人诗歌也有不知名的诗歌。考查内容集中在表现手法、情感分析、意象、意境这几个方面。尚没有针对诗歌语言鉴赏出题,考生可以稍微留意下。出题范围基本固定,但是小的变化是诗歌阅读的分值有所增加,2016年从之前的6分增加到8分,从对试题各题板块分析来看,预测2018年分值还是会保持在6-8分之间。
二、古诗鉴赏常考考点及答题技巧
诗歌阅读及考查角度有形象类、表达技巧类、主题情感类、语言风格类,下面对其分类整理如下:
(一)鉴赏形象
1.考查内容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2.提问方式
“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等。
3.答题步骤
【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1)概括形象(一句话简要概括人物特征)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形象意义(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示例: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问: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第一步)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第二步)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第三步)
【景物形象答题步骤】
(1)概括形象(如果是问意象就直接呈现有哪些意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形象意义(营造了……的意境/氛围/表达了……的感情)
考题示例:
别诗
范云
孤烟起新丰,归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中。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9.这首怨妇诗,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征夫的军旅生活?
【参考答案】通过孤烟、归雁、衰草、树叶、河水、明月等意象表现军旅生活。大概意思是:孤烟从新丰升起,迁飞的大雁离开了云中。金城的衰草笼罩着寒雾,玉门的树叶在风里凋落。和你离别的时候河水刚刚满盈,分别的日子里,我常常在空明的月光下思念你。
10.诗的最后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参考答案】我从衡山的北面折来芳桂,又从沅水东岸摘下了兰花。可是采下的兰花芳桂时的情怀又怎样传达呢。用兰桂等香草比喻品行高洁、感情忠贞。表达主人公对感情的忠贞,对远行之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意境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看具体问题设置而定)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题示例:
南邻①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流寓成都浣花草堂时所作为。
9.这首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后半篇描绘了一幅江村送别图。表达了诗人对朱山人的居住环境的喜爱和对其高洁品质的称赞。
10.这首诗后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第一步)。“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第二步),表现了朱山人居住环境的优雅和他的好客。(第三步)
(二)鉴赏语言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语言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等。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等。
2.答题步骤
【炼字类】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品味语言类】
(1)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清新自然、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注意:单纯出题考品味语言风格的题很少很少,考得多的还是以炼字题为主。备考的时候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颜色词、叠词。
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本文最传神也最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的是哪个字?
答:“看”字。“看”在诗中是回望的意思。(第一步)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第二步)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第三步)
(三)鉴赏表达技巧
1.表达技巧的基本知识
(1)表达方式
①记叙
②议论
③描写
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等。
④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寓情于事、用典抒情等。
(2)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衬托、渲染、烘托、象征、对比、用典、照应、抑扬结合等。
(3)结构技巧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深入、伏笔、先总后分、卒章显志、照应等。
(4)修辞方法
比喻、夸张、对比、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双关、顶真、通感等。
2.提问方式
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等)?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具体运用。
(3)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第一步)。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第二步)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现了心中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第三步)
考题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试从手法和情感两方面分析其异同。(6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①手法:________________
②情感:________________
5.【答案】
手法:相同:主要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不同:马致远的曲描绘的单是萧瑟苍凉的秋景。白朴的曲有秋天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的萧瑟之景又有"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明丽之景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愉悦;哀景与乐景的对比,刻画出作者情感由低沉到愉悦的过程。
情感:马致远的曲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景,抒发了天涯游子悲苦凄凉的思乡之情。白朴的曲通过写秋景,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四)赏诗主题
对诗歌的主题的考查一般是跟诗歌的形象、语言、手法结合一起考查。这里主要总结一下五种常考的诗歌类型,分别如下:边塞诗、爱国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
1.提问方式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等。
2.答题步骤
通过……寄予/揭露/表达……
具体分析的时候,还应该结合表达技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