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5.1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5-08-14 13:45:20[ 字体:   ]

安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5.1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介绍中学生发展心理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 进行考查。考生应重点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掌 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了解弗洛伊德的 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了解中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第一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
  1.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2.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4.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5.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7.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高频考点速记
  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一)感觉的发展
  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青少年的视觉感受性在不断提高,精确区分各种颜色和色度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二)知觉的发展
  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
  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第一,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第二,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
  第三,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第四,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
  第五,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四、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2.在整个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五、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一)智力水平得到飞跃性提高,智力发展进入关键期。
  有关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二)智力基本达到成熟。
  (三)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

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一)认知发展的机制
  1.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2.同化和顺应
  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来完成的。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就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3.平衡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二)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提出,以下四个基本因素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成熟是发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它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2.练习和经验,皮亚杰把经验区别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前者主要作用于物体,由个体对物体的个别动作(如摸、触、推等)获得物体的特性(如物体的体积大小,物理重量等)。后者指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由此形成的就是逻辑数理经验。
  3.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皮亚杰认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单性思维,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多向思维,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出现了去自我中心主义。去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1)认识命题之间关系。
  (2)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
  (3)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4)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七、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他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
  (一)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观
  3.内化学说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