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是( )的言论。
A.卢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2.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3.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 )。
A.初等教育
B.平民教育
C.普及教育
D.义务教育
4.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政治制度
B.经济基础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5.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的时期。
A.并不重要
B.非常重要
C.没有效果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
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7.我国对学生的义务做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 )。
A.《宪法》
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8.“一刀切”这一教育教学要求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9.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决定因素
B.物质前提
C.主导因素
D.无关因素
10.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1.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 )。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理性因素
D.感知因素
12.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C.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D.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13.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理应坚持的原则之一是科学性与( )相统一。
A.思想性
B.衔接性
C.适时性
D.可行性
14.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考试成绩
D.升学率
15.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6.把实物、教具呈现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
17.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爱好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
A.活动课时制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18.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19.“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20.衡量人们思想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表现出( )等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E.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22.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素质,教育素质中的教育实践能力应当包括( )。
A.教法创新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教学实践能力
D.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
E.理论总结能力
23.教师资格的条件包括( )。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丰富经验
E.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24.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 )。
A.情感支持
B.民主平等
C.尊师爱生
D.严格要求
E.教学相长
2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
A.传授性
B.积累知识
C.有意识
D.有目的性
E.有序性
26.学校德育的功能有( )。
A.社会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知识性功能
E.合作性功能
27.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 )的活动,是促进个体的德性社会化的活动。
A.思想
B.政治
C.情感
D.道德品质
E.智力
28.我国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 )。
A.爱国守法
B.明礼诚信
C.团结友善
D.勤俭自强
E.敬业奉献
29.一个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有( )。
A.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B.明确的共同目标
C.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D.有详细的班级管理规定
E.一定的组织结构
30.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
B.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进行
C.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属于课外活动
D.课外活动是近代学校才出现的教育活动
E.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1.小学教育目的
32.人的身心发展
33.教育途径
34.道德教育
35.课外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6.义务教育是什么?
3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表现。
38.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有哪些?
39.我国小学德育的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0题10分,第41题12分,共22分)
40.我国传统的小学课程以分科为主,存在很多弊端,试分析这一现状。
41.试论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独特功能。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答案解析】题干是康德的言论,夸大了教育的重要作用。
2.B【 答案解析】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C【 答案解析】普及教育即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 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在中国,普及教育首先是普及小学教育。
4.C【 答案解析】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根据马克思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条件。
5.B【 答案解析】小学阶段是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时受外界影响非常大。
6.A【 答案解析】1904年我国小学教育最早被规定为义务教育。
7.B【 答案解析】《教育法》对学生的义务作出了具体规定。
8.A【 答案解析】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一刀切”的教育教学要求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9.B【 答案解析】人的发展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遗传因素只是其中一个物质性前提。
10.C【 答案解析】根据题意,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11.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非智力因素的含义。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12.D【 答案解析】根据任务进行分类,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
13.A【 答案解析】我国小学课程设计应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原则。
14.B【 答案解析】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15.B【 答案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它能够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
16.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演示法的含义,即把实物、教具呈现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17.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分组教学的含义,即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爱好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18.B【 答案解析】我国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课中。
19.D【 答案解析】“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了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
20.D【 答案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E【解析】儿童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表现为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 性、个别差异性和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等特点。
22.BCD【 答案解析】教师教育素质中的实践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组织管理能力。
23.ABCE【 答案解析】教师资格的条件包括必须是中国公民,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24.BCE【 答案解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征为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教学相长。
25.CD【 答案解析】教育的本质特点是有意识和有目的性。因为教育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26.ABC【 答案解析】学校的德育功能有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
27.AB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了德育的含义,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是促进个体的德性社会化的活动。
28.ABCDE【解析】我国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和敬业奉献。
29.ABCE【 答案解析】仅仅公布一些管理规定,并不能表明班级成员已经融为一个集体。
30.ABE【 答案解析】凡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活动,都属于教育活动。但选修课属于课堂教学。
三、名词解释
31.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指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是指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32.人的身心发展指的是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33.教育途径是指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教育者借以传授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渠道。
34.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道德知识的学习、道德行为的训练和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形成学生的道德信念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5.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四、简答题
36.【答案要点】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
37.【答案要点】(1)个体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
(2)个体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3)人的心理成熟、社会性成熟相应后移与个体生理成熟的年龄相应提前,使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38.【答案要点】课外活动因其自身特点,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关系。(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精神和创造才能。
39.【答案要点】我国小学德育的内容是:(1)热爱祖国的教育;(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3)热爱人民的教育;(4)热爱集体的教育;(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8)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9)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1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五、论述题
40.【答案要点】第一,单独一门学科不能反映客观世界本身的统一性和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性,难以使学生形成有关认识客体的完整图景和初步的科学世界观。
第二,课程分科过细,脱离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三,分科教学的课程门类较多,交叉重复现象较为严重,造成时间和精神的浪费,结 果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四,分科教学的课程结构不合理,有的学科被片面强调,有的学科形同虚设,学生的教养、创造力、操作能力被忽视,无法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41.【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引导和培养、塑造功能。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功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