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幼儿专业知识:第四章 学前科学教育4.2:学前科学教育的目标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5-08-24 13:34:46[ 字体:   ]

安徽幼儿专业知识:第四章 学前科学教育4.2:学前科学教育的目标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第四章

学前科学教育

考核要求

1.识记:学前科学教育的内涵、要素和特点。

2.领会:学前科学教育的目标;掌握学前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3.应用:能对学前科学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评价。

考点精讲

第二节学前科学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是构成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它是教师进行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制订计划的依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既是学前教育总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的特殊要求。

一、 学前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学前儿童教育总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前儿童教育总目标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探究时所应获得的发展。它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这一总目标将学前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目标转化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发展目标,但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体系中概括层次最高的目标。

《纲要》对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做了具体规定。目标如下: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 学前科学教育各年龄段目标

(一)小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1.情感方面

1)激发学前儿童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乐意感知和摆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2)萌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

3)使其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2.方法技能方面

1)帮助学前儿童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

2)帮助学前儿童学会使用简单工具;

3)帮助学前儿童学会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形体大小和数量的差别;

4)引导学前儿童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

3.知识方面

1)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周围常见的个别自然物(小猫、小狗、小草、石头等)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学前儿童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

2)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学前儿童生活的关系;

3)引导学前儿童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 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有多、少和一样多的概念;

5)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形成早、晚的时间概念。

(二) 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1.情感方面

1)发展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学前儿童探究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参加制作活动;

2)培养学前儿童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2.方法技能方面

1)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

 2)学会使用工具制作简单产品;

3)学会比较和概括,即对直接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比较和概括,认识到事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

4)引导学前儿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并学会运用其他手段(如图表、绘画、作品展览等)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

3.知识方面

1)帮助学前儿童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动、植物及沙石水等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帮助学前儿童了解一年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感性经验;

3)引导学前儿童获取周围生活中常见科技产品的具体知识和经验,初步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4)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5)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形成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

(三) 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1.情感方面

1)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

2)激发学前儿童对自然环境和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的广泛兴趣,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3)使学前儿童喜欢并能主动参与、集中于自己的科学探索活动和制作活动;

4)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关心、爱护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2.方法技能方面

1)学会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即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

 2)学会实验操作验证推论和预测,并能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调整和修正;

 3)学会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够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4)学会推论和预测,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推想它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并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现象;

5)引导学前儿童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以及能够表达发现的愉快。

3.知识方面

1)帮助学前儿童初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向学前儿童介绍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3)帮助学前儿童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

4)引导学前儿童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

5)能对10以内的数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能做简单的计算;

6)逐渐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能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球体、长方体、圆柱体),形成星期几和一年四季的初步概念。

总之,我们对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不能机械地、绝对化地理解。幼儿教师在实践中可适当调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