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5-04-01 14:44:14[ 字体:   ]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C实物操作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人际交往活动的作用表现在:(111页)
A让幼儿体验社会角色
B是幼儿重要的信息源
C是幼儿实际的社会生活
二 、教师“教”的活动(114)
“教”的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直接地“教”,二是间接地“教”
(1)所谓直接“教”的方式(概念),指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幼儿。比较适宜的:
对幼儿进行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使幼儿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人类用漫长时间创造的大量精神财富。如给幼儿讲古今中外的故事、讲科学家的发现、教幼儿念诗歌、文学作品等。
规定必要的行为规范、行动规则,讲解必要的社会生活常识等,这些东西不需要幼儿自己去尝试,或不适合幼儿去尝试,甚至尝试是危险的。如教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红灯不能过马路,告诉幼儿不能喝生水、不能跟陌生人走等安全、卫生常识。
教给幼儿必需的知识或概念,让幼儿能高效率地获得比较系统地有条理的知识,如讲解哺乳动物的概念、生活习性,讲解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等。
某些技能、技巧,需要教师用同种方法介绍给全体幼儿。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画画涂色的技巧等。
传递必要的信息,如告诉幼儿一些他们能理解的国家大事、新闻消息、周围环境中发生的有关事情等。
直接“教”的优点:教师直接“教”的时候,教育内容、方法、步骤等都按照教育目标进行了精心准备。因此,这种方式清楚明确、系统有序、省时经济,而且教师操作起来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即使是新教师,也能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
直接“教”的缺点:
由于幼儿缺乏知识和经验,对言语的理解能力又有限,因此对“教”的内容不容易真正掌握。
教师与幼儿之间难以双向交流,容易成为教师向幼儿单向灌输和说教。
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少,其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
所谓间接“教(概念),是指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比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
三 、 幼儿“学”的活动
1、接受学习(118页)
在教师使用直接“教”的方式时,与之相应的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学习”。
所谓“接受学习”(概念),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
2、发现学习
在教师间接“教”的时候,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概念),即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
非智力因素主要有:(120页)
主动性
好奇心
自信心
坚持性
幼儿园环境 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概述
★ 一段时期以来幼儿园的教育在经历了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之后,开始了人本主义的观点,回归教育的本体,更致力于孩子学习的研究。另外,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要求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必须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为此幼儿教育上也开始提出了要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什么是自主学习呢?它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者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立的接触事物,获得信息取的经验,提升认识,自主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性质是由环境决定的,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学习,幼儿自主学习的骨架特征,就是选择性。自主学习中孩子需要一个可以让他们进行选择的环境,来培养和表现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试想一统的环境,连选择都谈不上哪来的独立自由。但是幼儿园是一个教育机构不可能像弄堂的游戏那样来等待“无心插柳”的收获,因此,这个可选择的环境是有“一定”的界限的,是由教师提供的,确切的说是老师根据孩子的需要创设的它包括可选择的外在环境和可选择的内在环境,前者指的是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材料的可选择性,而可选择的内在环境,是指学习时机和学习方式的可选择性,孩子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机,适合自己的发展进程,选择自己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行学习。
可选择的外在环境的创设,需要的是老师对孩子的了解,而可选择的内在环境的营造,需要的是老师对孩子的理解。所以可选择的环境虽然是老师创造的,却是给孩子用的,不是摆事和花架子。孩子能否自由学习,可选择的环境是关键。
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才是孩子可选的环境呢?
(一)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我们发现,孩子的学习状态,并不在于内容的深浅,而在于这个内容是不是孩子喜欢的,是否能激起孩子热情的,可否引发孩子探索和认识的兴趣,能不能使之成为孩子当前的需要,因此,在自主学习中,我们尽量从孩子中,从孩子的问题和矛盾冲突中,确定孩子的学习内容。

一、幼儿园环境的含义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的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
好的材料、玩具除了安全、卫生、美观、耐用之外,应有变换性、多功能性,即一种材料或玩具可以用多种方式去摆弄它,去玩它,这对于保持材料、玩具的新鲜性,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是很有意义的。另外,材料、玩具应当是经济的,有的昂贵的玩具玩法固定,又容易损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发展价值。而水、沙、粘土等自然材料以及各种废旧物资如果加以有效利用,是非常符合幼儿特点及活动需要的。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农村,所以这里我给大家讲的也是接近我们周围生活的一些东西。
★让乡土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大放光彩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进行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