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们的教师编制?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7-05-17 09:36:10[ 字体:   ]

谁动了我们的教师编制?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谁占了上课老师的编制?

高分备考QQ群:461322802下载全套备考资料,让你见题全会、做题全对。

关注官方微信:bangjiaoshi 获取最新考编资讯

活动一:5.20相约2人学费只需520元,押题冲刺班>>进入专题


 谁占了上课老师的编制?

 

微信图片_20170517093756.jpg

表面上看,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这些学校的师资配置是倾斜的,但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足开全课程”,显然在师资配置上又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按师生比看,学校是超编的;按学科结构看,学校又是缺编的。

不少小规模乡村学校,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超编缺人困局。近15年来,全国中小学校教师配比执行的始终是2001年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照此标准,农村小学的师生比仅为1∶23,教学人员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不得不依靠代课、支教教师勉力支撑。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给大家普及一下每个学校里的行政关系。

微信图片1111.jpg

其他岗位就是我们熟悉的教师了。那么这些必要的工作人员和教师之间的编制问题是怎么样的呢?学校是事业单位的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都是事业编制(除个别挂职和机关调入的行政领导)。

也就是说除了个别行政领导走的是行政级别之外,其他工作人员和教师一样都是事业编制。那么,是这些工作人员占了上课老师的编制名额吗?也不尽然是,因为我们都知道的学校并不能缺少一些必要的管理人员。

微信图片22222.jpg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的编制名额是有严格的限制的,因此在这样的限制之下,核减或者筛选出编制空缺的确是已经困难的事情。

解困教师缺“编”又缺“师”,学校该怎么办

学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教师管理模式要创新。在集约化发展背景下,教师编制问题不能用‘少人补人’的办法解决,而是要跳出数量看结构、围绕质量解难题,给予系统化考虑。”比如,实行教师走班制,让优秀教师和小学科教师在区域学校间流动,以及利用好教育信息化条件,都有助于缓解缺编问题。但同时,对教师的保障也要相应跟上。

学校教师孵化工作要做好。比如建校于2012年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因学校招聘的教师,部分为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新入职教师的岗位孵化显得更为紧迫。身为学校校长的张岩从建校第一天起,就将学校管理重心致力于课堂教学、主题研讨、继教学习等方面。建校4年,随着班额的增加和新入职教师的不断加入,学校的教师孵化工作一直是长抓不怠的常规工作。随着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教师储备工作也被纳入学校管理日程。“无求有”和“有求熟”成为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需求。

新教师招聘时的学历层次要有合适定位。教师学历层次“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相对发达地区正在不断提高对教师学历的需求层次,先不说江浙、北上广,就是其他省份的地级市甚至县城中学,现在招聘教师的条件基本上都是要硕士,北京一些学校还有一批博士、博士后。但是,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很大,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村小、教学点,当前最需要的还是本专科毕业生。这个学历层次的学生往往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期望、定位,学历高了,反而容易“高不成低不就”,来了也不安心。

所以学校在招聘时,也不要一味招高学历、高层次的学生。上世纪80年代,一批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虽然学历不高,但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至今仍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顶梁柱,这个“经验”是值得参考的。

管好“领导”,建议政府:

师资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而受限于目前的编制管理体制,教师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最优的配置和管理。编办、人事、财政部门怎么做?这些区域的做法可以借鉴。

案例一: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

为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山东省推出了“人”“地”“钱”系列保障措施,其中最大的创新是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据介绍,专户编制不计入中小学编制总额,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单独管理。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按照教师“退补相当”原则,解决总体超编但学科结构性缺员问题,保证开齐开全国家规定课程。通过撤并、改企转制等方式收回事业机构编制资源,优先保障新设中小学机构编制需要。用2年时间,实现有空编的中小学教师补充到位。

案例二:调整编制核定口径

福建省厦门市除将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优先保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编制与机构的正常增长外,为了解决全市中小学艺体科教师严重缺编和农村学校教师结构失衡等问题,还将对现有中小学学校编制核定口径进行调整,从按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调整为按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教辅人员按教师核编总数的一定比例(高中一般不超过16%、初中一般不超过15%、小学一般不超过9%)的标准核定。

案例三:上浮教师编制标准

广东省广州市的做法是将现行中小学的教师编制标准上浮10%。在学校满编、教师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建立退二进一的增补机制。对一些知识更新难、年龄偏大的教师,给予提前退休的相关政策,以增补紧缺学科教师,逐步解决体音美和小学科学等学科教师的短缺问题。

到2016年,市属和各区(县级市)中小学累计上浮比例达到20%,到2018年,累计上浮比例达到30%。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区(县级市)实行与开展小班化教学相适应的编制标准。增量部分的教师编制优先用于解决小学科结构性缺编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不足问题。‘’

案例四:适当放宽编制限定,学校、政府“分权合作”

如果单从师生比、课时比来看,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教师配置并不少。但从中国的实际来看,中国的教师除了承担课堂教学责任外,还有班主任、大队辅导员等岗位。有专家建议,教师编制应该逐步由学校统筹转变为区域统筹,最终过渡到社会所有。学校只认教师资格,教育事业费按照生均来拨付。

比如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在2016年宣布,海淀区2016年拟拿出2000万元,聘用100名左右没有事业单位编制的中小学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实现“区管校用”的全国首创。

又比如,山东的县管校聘老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其核心是分权合作制度:编制部门控制总量,人事只管岗位结构,把教师的招聘调配权交给教育系统,由教育系统在编制总量内,负责招聘调配、考核评价职称评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