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统考:童话等文学作品在教法上应注重什么(上)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9-09-06 14:49:55[ 字体:   ]

安徽教师统考:童话等文学作品在教法上应注重什么(上)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2020安徽教师统考:童话等文学作品在教法上应注重什么(上)


【导语】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走上理想的教师岗位,易晋教育整理了大量试题资料供大家学习备考。

高分备考QQ群:251776608下载全套备考资料。

关注官方微信:zkdedu 获取最新考编资讯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意文学作品的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的区别。如果想要把握好文学作品教学的要素,那么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要把文学作品放到语文教材中来学习,也就是我们要了解语文与文学的关系。只有我们正确把握好了文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才能谈得上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1.明确“语文”与“文学”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学科,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一样,担负着传授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的基本使命。从学科的角度来看,“语文”即指语言文字,包括听、说、读、写 等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鉴于文学与语文的这种密切关系,特别是文学有利于教育的特殊作用,在不必独立开设文学课程的情况下,把它放在语文学科中,共同构成语文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妥当的。事实上,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应有自己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学教育得以真正实施。小学阶段是儿童情感、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为儿童丰富情感、高尚人格的形成打好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2.关注文学教材教法的独特性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存在着以下几种偏差:

①文学教育被长期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尽管有数量可观的文学作品,但这些文学作品大多作为语言训练的素材来使用。

②文学教育的目的不明确。作为“课文”的文学作品,在选材时,其思想教育性往往被放在第一位。课堂教学中对“课文”中心思想及作者思想内涵的过分追求,使得语文教育的过程变为精读细讲一篇篇“课文”的过程;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在全面理解教材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作者的思想内涵。文学教育目的不明确,使得文学作品的教学目的最终也陷入机械、形式化的技能训练中。

③缺乏文学阅读方法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文”的阅读指导侧重分析、推理、归纳等基本技能,缺乏对文学阅读方法的研究。阅读往往仅停留在用是非对错和善恶美丑等纯是非、纯道德的标准来对作品中的人、事进行思考判断,造成儿童的阅读思维方式机械、单一。特别是有些课文的结尾会带一句结论性的话,这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感受,束缚了儿童思维想象的空间,导致儿童在阅读时缺乏童心、童趣。语文课变成枯燥无味的作品分析课,甚至与思想品德课混淆。

教师对语文和文学教育的区别和联系分辨不清是造成上面偏差的根本症结。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语言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引导他们了解语言学习的乐趣和方法,发展以听、说、读、写为主的语言运用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语感及学习语言的兴趣。其宗旨在于让学生了解语言知识,懂得并学会运用语言。而文学教育的目的则不同,它让学生通过与文学的接触,并养成热爱文学、热爱读书的习惯与态度。

语言的学习注重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抽象方法的学习,通过学习,达到“求同”的目的。而文学则强调个人感受,注重感悟,强调通过形象体验,通过与作者心灵的碰撞从而实现认识上的升华。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担负着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双重任务,语文教育的教育目的应包含上述两大方面。其中,语言教育目的的实现,又有利于文学教育的更好实施;文学教育间接地实现着语文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目的。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上的不同,决定着二者虽然都可以在语文教育中实施,但不能混为一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