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招考:如何把好议论文的"例证"关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7-01-18 14:05:32[ 字体:   ]

安徽教师招考:如何把好议论文的"例证"关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2017安徽教师招考如何把好议论文的"例证"关


【导语】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走上理想的教师岗位,易晋教育整理了大量试题资料供大家学习备考。

高分备考QQ群:251776608下载全套备考资料。

关注官方微信:zkdedu 获取最新考编资讯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写议论文时,无论是要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还是要证明论敌的观点荒谬,都必须考虑让事实说话。如果我们提出一个论点之后,能够举出大量生动、确切、典型的事例,说明在生活中事实确实如此,那么我们就能让论点处于无可辩驳的“山头”地位,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但是,许多考生在议论文的例证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例证不新颖,论述没有说服力,例证无法很好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等。到底如何才能把好议论文的“例证”关呢?下面笔者对此作简要分析。

一、选择确切、典型的例证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例证是议论文的血肉。

所谓确切,就是例子本身必须确凿无误,不能把是牛顿的例子说成是爱因斯坦的。不能虚构编造,不能擅自编造例子来加以证明。不能含糊其词,把某位众所周知的人写成另一位。如果牵涉到数字,还必须准确,有些同学认为数字准确是说明文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数字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例证的可靠性,数字都不能做到准确,谁还会相信论据的正确性呢?在这一点上,许多考生不注意,结果却“因数害论”,是很可惜的。

所谓典型,是指例子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考生写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作万花油。其实,这些例子就算典型,由于使用频率过高,已经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

二、建立例证和论点之间的联系

在写议论文时,考生常用的就是举例论证的方法。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但考生在使用时极其容易犯错,只是单纯地罗列例子,没有丝毫的论证,那就没有做到论证自己的观点。

比如,对于《磨难铸就成功》这篇文章,一个同学写了这样一个论述的段落:

爱迪生12岁时,便沉迷于科学实验之中,经过自己孜孜不倦地自学和实验,16岁那年,便发明了每小时拍发一个信号的自动电报机。后来,又接连发明了自动数票机,第一架实用打字机、二重与四重电报机,自动电话机和留声机等。有了这些发明成果的爱迪生并不满足,1878年9月,爱迪生决定向电力照明这个堡垒发起进攻。他翻阅了大量的有关电力照明的书籍,决心制造出价钱便宜,经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电灯。 他从白热灯着手试验。把一小截耐热的东西装在玻璃泡里,当电流把它烧到白热化的程度时,便由热而发光。他首先想到炭,于是就把一小截炭丝装进玻璃泡里,刚一通电可马上就断裂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爱迪生拿起断成两段的炭丝,再看看玻璃泡,过了许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许因为这里面有空气,空气中的氧又帮助炭丝燃烧,致使它马上断掉!”于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气机,尽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气抽掉。一通电,果然没有马上熄掉。但8分钟后,灯还是灭了。就这样,一会儿他以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会儿又知道错了。一次次的失败给予他的是一次次的经验。最终他发明了电灯。

这位考生显然对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非常了解,就挑选了零散而精彩的故事把它直接写成论述段,可是考生并没有把这个例证和文章论点建立联系,只是论述了事件本身,并没有论证磨难铸就成功这个观点,那这个例证就是失败的。

如何才能把例证和文章论点建立联系?考生可以根据论点建立一个等式。例如,这篇文章的论点是磨难铸就成功,似乎得出来的等式就是“磨难=成功”。但是,如果简单论述磨难是成功的唯一必要条件,那么对论点的论述又太过僵硬了,文中肯定会出现诸如,他因为经历了7000多次磨难,所以收获了成功这样生硬的句子,所以,考生要学会给等式两边添加合理的已知条件,增加论述段的可读性,想想成功的必要条件是经历磨难,但是需要一个环境,还需要一些大前提,比如,你要有奋斗的目标,要有理想和信念,还要有坚持实践的韧性,所以,这个等式可以进行这样的拓展:目标+实践+磨难=成功。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等式的已知条件进行段落复述,当你看到目标这个词时,可能会说出这样一个句子:爱迪生从小就有个梦想,他要通过自己的双手给黑夜带来光明。当你看到实践这个词时,你会在后面添加句子:所以他开始观察身边的事物一点一点的向他的目标靠近。当你看到磨难,你会继续往下叙述:就这样,一会儿他以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会儿又知道错了。一次次的失败给予他的是一次次的经验,最终他发明了电灯。

这样的段落还有问题,因为我们对已知条件的论述太过平均,这个段落的重点是他有目标肯实践不怕失败,然而却不能够强调磨难是成功的必要条件,那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就继续在等式上进行添加,提示自己在写段落时的重点:

目标+实践+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失败+第三次失败+很多次失败=成功

这个等式,重点一定是关于失败的论述,那么我们可以以简单的语言概括他最精彩的发明灯泡的故事,得出下面这样的论述段落:

爱迪生从小就有一个理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世界带来“光明”,从此,他开始观察身边的事物一点一点的向他的目标靠近。在1877年时爱迪生提出孤光灯试验,他和一个精选的助手苦心孤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时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辛与失败,有一次他问他的助手麦肯齐的红胡子可不可以借他用一下,用胡子灯泡的真空度有明显提高,但遗憾的是试验结果表明胡子不能用来做灯丝,他发明了碳丝灯但坚持燃烧的时间太少还是达不到要求……就这样,一会儿他以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会儿又知道错了。一次次的失败给予他的是一次次的经验。最终他发明了电灯。

这样的段落才能算得上是较为充分的论述段,同样的道理,考生可以将剩下的人物事例也按照这样的方法整理出来,多加训练,相信议论文的写作你就可以慢慢掌握了。

三、列举较多事例时,要注意按逻辑顺序排列,并变换角度

当考生列举的事例较多的时候,如果只把材料随意摆出来,那样就会给人以思路混乱、条理不清的感觉。例证要排列顺序,不能杂乱无章。考生在具体运用例证时,可以按照时间的发展、材料的不同性质作为顺序排列。

不仅如此,考生还要注意变换例证的角度,尽量避免“单一罗列”。在实际的写作中,对比论证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例如在《李政道的“生活方式”》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不可强求统一,但这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确有高下优劣之分。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是生活方式,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也是生活方式;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是生活方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也是生活方式;未老先衰,坐吃山空,是生活方式,老而弥坚,与时俱进,也是生活方式。无疑,李政道的“生活方式”,是积极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此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突出了“李政道的生活方式,是积极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间的差异。因此,议论文中常常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特别是本身就含有对比因素的题目,如《俭与奢》《索取与奉献》《“知足长乐”与“知不足长乐”》等,都适宜用此法完成作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