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2018安徽教师考编:中外主要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重要理论
【导读】易晋教育为帮助更多考生积极备考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为你准备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练习资料,请考生持续关注本站。欢迎加入2018安徽教师招考笔试:641866310,最新招考,海量资料,在线网课,关注官方微信bangjiaoshi获取教师统考四年真题及2018年最新备考资料.
姓名 |
国籍 |
主要理论及观点 |
||||||||||||
|
|
1《论语》:“学”“思”“习”“行” |
||||||||||||
|
战国末赵国 |
1.学习是“闻”“见”“知”“行”的过程 |
||||||||||||
|
|
1.“学不躐等”——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
||||||||||||
扬雄 |
西汉 |
1.“师者,人之模范也” |
||||||||||||
|
|
1.《学记》是第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比西方早300多年。 |
||||||||||||
|
|
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
||||||||||||
|
|
1.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
||||||||||||
|
|
1.是我国第一个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 |
||||||||||||
廖世承 |
中国 |
1.1924年《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
||||||||||||
章志光 |
中国 |
1.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型 |
||||||||||||
|
|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
||||||||||||
|
|
1.“美德即知识” |
||||||||||||
|
|
1.第一个提出按年龄进行教育(即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
||||||||||||
|
|
1.《理想国》——教育应当因人而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
|
|
1.《雄辩术原理》世上第一部研究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被公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是第一位教学理论家和教学法专家。 |
||||||||||||
|
|
1.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出版《设计教学法》,提倡活动课。 |
||||||||||||
|
|
1.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
|
|
1.学习迁移理论之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水下击靶”实验 |
||||||||||||
|
|
1.学习迁移理论之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 |
||||||||||||
|
|
1.学习理论之认知派学习理论——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取香蕉实验):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突然察觉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代表人物:魏特墨、科夫卡和克勒 |
||||||||||||
|
|
1.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做出结论) |
||||||||||||
|
|
1.学习理论之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同化论:关注学校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的学习有特殊性,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
|
|
1.从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出发,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
||||||||||||
|
|
1.《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科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
||||||||||||
|
|
1.“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
||||||||||||
|
|
1.1939年主编《教育学》是世上第一本指导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理论著作,是对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书 |
||||||||||||
|
|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 |
||||||||||||
|
|
1.提出发展性教学的主张 “最近发展区”: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
||||||||||||
马卡连柯 |
前苏联 |
1.“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的尊重一个人” |
||||||||||||
华莱士 |
|
1.创造性思维四阶段 |
||||||||||||
邓克尔 |
德国 |
1.问题解决步骤的模式之范围缩小汇综模式 三个阶段分别是⑴一般的范围⑵功能的解决⑶特殊的解决 |
||||||||||||
|
|
1.20C70y初,将产生式引入心理学中 产生式由条件和活动组成,用“C—A”表示 |
||||||||||||
|
|
1.学习层次分类 |
||||||||||||
梅伊曼 |
|
1.实验教育学 |
||||||||||||
|
|
1.课程设计模式,194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其中提出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称为泰勒原理(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去实现目标;怎样有效组织教育经验;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实现) |
||||||||||||
洛克 |
英国 |
1.“白板说” “教育万能论” 1693年出版《教育漫画》“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之八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
||||||||||||
|
|
1.人的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各类型的人” |
||||||||||||
|
|
1.《终身教育导论》——“终身教育” |
||||||||||||
哈洛 |
美国 |
1.最早提出“学会学习”的概念 实质是学习定势 “猴子辨认几何图形”实验 |
||||||||||||
|
|
1.提出“一般发展理论”,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其教学原则有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
||||||||||||
|
|
1.非指导教学模式 反对教师中心,注入知识,主张“学生中心的教学”“学习的自由”(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给学生安全感) |
||||||||||||
马斯洛 |
美国 |
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分为五个层次 |
||||||||||||
瓦根舍因 |
德国 |
1.范例教学模式(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解释范例的类和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 |
||||||||||||
卢扎洛夫 |
保加 |
1.暗示教学法 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 |
||||||||||||
|
|
1.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
||||||||||||
铁钦纳 |
英国 |
1.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又一个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 |
||||||||||||
詹姆士 |
美国 |
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
||||||||||||
|
|
1.主张复演说,提倡用问卷法研究儿童心理内容,1882年发表关于儿童说谎的文章,被称为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先锋 |
||||||||||||
|
|
1.提出“多元智力理论” |
||||||||||||
比奈、西蒙 |
法国 |
1.1905年,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IQ |
||||||||||||
|
|
1.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论(白鼠迷箱实验): |
||||||||||||
|
|
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
||||||||||||
|
|
1.提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
||||||||||||
奥尔波特 |
美国 |
1.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 把人格特质分成共性和个性 个性特质又分成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
||||||||||||
罗森塔尔、雅各布森 |
|
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者“期望效应”,是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如此成就。它告诉我们,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非常强烈的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
||||||||||||
|
|
1.最早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心理学家 |
||||||||||||
|
|
1.运用统计学原理,推测出智商在全人口中基本呈正态曲线分布 智商在70以下属智力落后,在130以上为发展优异。(智障70以下,超常140以上) 大多数人处在90到109之间 |
||||||||||||
|
|
1.重视儿童发展的自主能动的自我调节作用,认为儿童在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
||||||||||||
|
|
1.儿童的道德性发展三水平六阶段论 “道德两难故事法”或道德判断晤谈法——海因兹偷药 |
||||||||||||
|
|
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 |
||||||||||||
|
|
1.将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
||||||||||||
|
|
1.个体对成功或者失败的归因:三维度论,即原因源(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 |
||||||||||||
|
|
1.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这种理论认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性的进行那一活动。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日益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但迄今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理论框架 。 |
||||||||||||
|
|
1.学习理论之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认知目的说 他认为学习所建立的联结是S-O-R,O是中介量。 |
||||||||||||
|
|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又称“倒U曲线”,是指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 |
||||||||||||
乌申斯基 |
|
1.出版《人是社会的对象》被认为是“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
||||||||||||
加里宁 |
前苏联 |
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
卢梭、康德、萨特 |
|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 |
||||||||||||
|
|
1.根据一般信息加工模式提出学习过程模式:(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
||||||||||||
培根 |
英国 |
1.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的科学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
||||||||||||
|
|
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 |
||||||||||||
|
|
1.在《林哈德和葛笃德》中,首次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
||||||||||||
|
|
1.社会本位论:实用性知识和杜威教育既是生活本身 |
||||||||||||
斯滕伯格 |
美国 |
1.1996年提出三元智力论:元成分(最重要的成分和核心)、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 |
||||||||||||
|
|
1.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 |
||||||||||||
利托尔诺、沛西能 |
法国、英国 |
1.主张教育学的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存在于动物界,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
||||||||||||
孟禄 |
美国 |
1.主张教育学的心理起源论: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而这种模仿不是习得的而是遗传 |
||||||||||||
克伯屈 |
美国 |
1.《设计教育学》基本观点 |
||||||||||||
|
|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 |
||||||||||||
麦克里兰德、 |
美国 |
1.成就动机观:社会成员动机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速度快慢。个体发展关系到社会发展,教师任重道远。 |
||||||||||||
|
|
1.“期望--价值”模型:某种行为趋向(T)是动机、主管上期望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或概率(P)以及完成任务的诱因价值(I)三者的乘积,数学公式为T=M×P×I,任务越难,成功率越大,动机、期望值、诱因价值越大,成功的行为趋向越强。 |
||||||||||||
奥斯本 |
美国 |
1.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之“头脑风暴法”即群策群力,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核心是激励被试。 |
||||||||||||
戈登 |
美国 |
1.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之隐喻训练法 即集体研究,找替代物进行比较 |
||||||||||||
|
|
1.依据思维进程的方向,将思维分成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创造性的最主要表现是发散思维。 |
||||||||||||
|
|
1.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第一次以计量方法把教育的经济贡献揭示出来 |
||||||||||||
|
|
1.认知技能的五阶段理论 |
||||||||||||
|
|
1.三垂线实验——从众: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也叫遵众。 |
||||||||||||
特里普利特 |
美国 |
1.社会助长:在做某些工作时,和别人一起做往往做得又多又好,比一个人单独做事效率高。这种个体在群体活动增值增量的倾向,也叫社会促进作用。反之,是社会干扰。 |
||||||||||||
哈萨威、 |
美国 |
1.人格测验法之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适用于16岁以上具有小学文化水平遇上的群体 (重视被试的主观感受) |
||||||||||||
爱德华 |
美国 |
1.1953年,编制人格测验法之《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简称EPPS。 |
||||||||||||
|
|
1.人际交往: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
||||||||||||
贾克森 |
美国 |
1.提出隐性课程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