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 3.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阅读次数:编辑发布:发布时间:2015-09-22 11:22:36[ 字体:   ]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 3.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整理发布,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bangjiaoshi)订阅安徽教师考试资讯。需要备考资料、政策答疑、考试交流群请加微信:15609680286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

易晋教育为您整理,欢迎加入安徽教师招QQ群:469941817流讨论

第三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

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在整体上是具有一定顺序的,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这种顺序主要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

所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主要表现为前后相邻的阶段会有规律地更替。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教育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例如,儿童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出现在青春发育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较其他年龄阶段更为迅速。又如,人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在出生后的第5个月到第10个月。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感知觉),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思维能力)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与教育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来得到部分的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来补偿视力方面的缺陷。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能与环境协调并继续生存与发展下去提供了条件。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继续得到发展。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与教育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如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大器晚成”等就反映了个体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之间的差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